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农历三月三 畲族馆里“吃乌饭 看非遗”(组图)
发布时间:2017-03-30 15:54:02 星期四  来源:杭州网

  

秘境——畲族三月三非遗展演系列活动现场。

    杭州网讯3月30日上午,“秘境——畲族三月三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在畲族馆隆重举行。地处大运河畔的杭州畲族馆彩旗飘扬,畲歌袅袅,穿着华丽民族服装的畲娘们早已喜气洋洋开门迎客,畲族馆内更是四处弥漫着乌米饭和惠明茶的清香。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吃乌饭,看非遗”,热热闹闹过“乌饭节”已成为全国各地畲族百姓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是一家去年“三月三”成立的畲族非遗展示馆,2016年4月9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畲族馆成功举办了“‘三月三’开馆仪式暨畲族非遗展示日”活动。畲族馆成立一年来,被杭州市文广新局、市民宗局确定为“杭州市民族文化弘扬基地”,接着又被民政部门确定为“民非单位”,被拱墅区委宣传部确定为青少年教学“第二课堂”。成立一年来,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达15万人次。

 
 
“上刀山,下火海”表演。

    每年都有“三月三”,今年不与往年同。今年的“三月三”,杭州畲族馆把最隐秘的畲族非遗文化带到了杭州,通过“畲族秘境——百名摄影师看畲族非遗”这样的方式,邀请在杭摄影师见证畲族彩带编织,畲歌传唱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 畲族馆馆长雷李江现场为大家介绍:“三月三是我们最盛大的节日,今天是畲族馆一周年,我们是去年的三月三开馆的,这样的活动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畲族文化,走进我们畲族。”

炭火被点着,表演者踏入“火海”。

一早,刚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山里走来的“景宁畲凤非遗表演队”早早来到了广场布置起了“下火海”场景,只见几百斤从景宁托运过来木炭堆积在广场上,炭火被点着了,燃起了一股清烟,渐渐红火起来。表演者雷荣和他的伙伴们都是世居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的村庄里。雷荣能够赤脚“下火海”“上刀山”得益于神秘的畲族家传。

 
“下火海”表演中,火石飞溅。

表演 “下火海”时,首先看到的是繁复的畲族祭祀礼仪,这些礼仪中,表达了畲族人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畲族人世世代代平安吉祥,赐于“下火海”的勇士不受火神伤害。

 
“下火海”表演。

祭祀过后,我们看到雷荣头戴虎头图案的冠具,身穿一条紫红色布裙,或吹龙角,或摇振铃,或掷交杯,口中念念有词,围着炭火转起圈来。十几圈之后,雷荣围着烧红的炭堆跑了一圈,并朝着炭堆吐了一口水,让升腾的水汽告诉周围的人碳堆的高温。他随即从不同的方向“穿越”炭堆,带起烧得通红的炭火和阵阵烟雾,赤裸的脚板在通红的炭火上行走,跳跃……

 
“下火海”表演。

畲族的“上刀山”又称“上刀梯”,是用两根近20米长的铁杆和几十把钢刀搭成一座梯子。

在“上刀山”之前,只见穿着蓝布裙的雷荣,手持神鞭、龙角、振铃等法器,在畲族供奉的神灵前,赤足踏着畲族巫舞的“奶娘踩罡”步,不时地转上几圈,让布裙飘起来,并在祈祷的歌声中,用树枝沾上化了符的水洒向四方。半小时后,雷荣用供奉在神灵前的香在脚底虚画上符号,将布裙拴在腰带上,只见雷荣赤着脚沿着刀刃徐徐而上,一直爬到刀梯顶端,而后吹响牛角唱响畲族的歌曲……

 
畲族三月三又称“乌饭节”,活动现场主办方准备了香喷喷的乌米饭。

畲族三月三又称“乌饭节”,相传唐朝初期,畲族首领雷万兴起兵反抗封建统治者,斗争持续了四十余年。有一年冬天,他们被唐军围困在山上,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靠采食一种“乌稔草”充饥,熬过了饥饿与严寒。终于翌年三月三日冲出重围,杀退了朝廷军队,获得了胜利。

后来,畲族群众为了不忘这些英雄和乌稔果之功,便把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作为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采集乌稔叶或取其榨汁同糯米一起蒸煮成乌饭祭祀祖先,然后一同品尝,对歌欢乐,以示纪念。

 
美丽的畲族姑娘

今天从杭城四处来赶“三月三”的畲族姑娘们,也穿上了节日盛装,为各民族朋友盛上了满满的乌米饭,姑娘小伙们自然成为摄影师取景的焦点,摄影师们按照自己的想像,让姑娘小伙们在竹林,在林间小径,在大运河边重现以往只能在大山里看到的民族风情。

畲族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在向前发展。畲族非遗创新的民族文化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也在大运河畔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作者:记者 沈雁容 摄影 王川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