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一张价值17万微信截图
发布时间:2017-03-27 15:17:35 星期一  来源:杭州网

    

孙某出具的微信借条记录

    杭州网讯  亲朋好友间借款,有时碍于情面没打借条,有时身在异地不便出具借条。可是,“说好的马上就还”变得遥遥无期,又没有借条。这时微信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某与王某老同学多年,关系“铁”。王某做了点生意,经营一向不错,去年一月,王某说自己经营需要,想麻烦李某借款10万元,等资金周转一下,过阵子就还。“铁哥们有难处,能帮的忙自然也是应该帮帮的。”李某心想。而且同学既然张口了,真心不好回绝。

    当时王某说自己账户不方便转账,让李某汇入了他指定的一个账户,李某没多想,在2016年1月27日向王某指定的账户汇款了10万元过去。一个月后,李某再次接到王某的电话,说自己还需要借款7万元,这次很快就会还,最多几天时间,而且是两次一起的17万一并归还。李某虽然犹豫过,但顾及同学情谊,又于当天向王某指定的账户汇款7万元。

    可是“说好的几天就还”变成了“好几个月也没有还”,李某心急如焚。因为当时王某说他身在外地,借条一直没有出具,而且收款的账户名还不是王某。李某越想越后怕,专门去寻求了律师帮忙。

    根据律师的建议,李某随后多次催促王某,并要求王某于2016年8月4日通过微信向李某出具借条一份,并再次承诺于2017年2月25日前将17万元借款全部还清。

    可是,这个老同学着实不靠谱,借款期满后王某仍未还款。于是,实在没辙的李某,将微信截屏打印后起诉到上城区人民法院。

    好在法院接案前有个诉前调解环节,诉调对接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张桂侠对这对老同学进行诉前调解。

    “你们都是同学,关系一直不错。本案虽然没有借条,根据法律规定,微信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张桂侠耐心地向王某进行说明。

    看见微信截图的打印件,王某回头看看老同学,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最后,主动提出分期付款给李某的调解协议。

作者:实习生 洪明思 通讯员 尚法  编辑:李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