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初,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放宽小微企业准入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提供专业化服务等助力小微企业成长的十项举措,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开创“育小、扶小、活小、强小”发展的新局面。
截止6月底,全市共实现“个转企”1264家,新增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小微企业11798家,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20家,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不达标和违法企业2746家,走在了全省前列。
放——清除发展的“拦路虎”
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推行“工位注册”等集群注册方式将“一址多照”升级为“一室多照”,即在集中办公的企业或孵化器,利用物理分割的独立办公区域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高新区(滨江)、桐庐县、临安市等7个区县(市)开展“工位注册”。其中,高新区(滨江)于2015年7月率先在全市试点该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该区已有三批22家众创空间可提供工位3248个,有效拓宽了社会创业的地址资源,现已有369家企业进行了入驻登记。
围绕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重点区域,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积极组建专业队伍、开设服务站点、制定服务举措,涌现出了一批“干在清除障碍的实处、走在优质服务的前列”的创业创新示范点。
在余杭区的梦想小镇,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在小镇建立了市场监管工商事务服务室,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企业登记、品牌培育等,为入驻企业提供点菜式服务,实现“就地受理、远程审核、就地发照”,为创业者打开梦想之门。
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上城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小镇设立工商事务服务室,零距离服务,让入驻小镇的“金主”们“办事不过日、办事不出镇、办事不跑腿”。
在桐庐富春江边的“春江渡口”众创中心,桐庐县市场监管局打造全国首个工商注册登记移动终端登记平台,借助移动终端网上实现即时办照。
管——做好成长的“护航者”
积极培育小微企业著名商标,全面开展企业走访和创牌动员,激发小微企业创牌积极性。今年全市申报市著名商标企业共310家,同比增长20%,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认定中对申报的小微企业给予适度倾斜;同时申报省著名商标企业164家,其中,小微企业9家,在符合认定标准的条件下,优先向省里进行推荐。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创牌培训指导工作,加强对出口型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培训,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并支持开展商标海外维权。
同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行动,一方面,严查小微企业侵权案件。今年上半年,针对企业商标侵权诉求,组织开展异地打假维权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执法行动,共查处涉及小微企业案件94起,案值600余万元。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指导。加强与特色小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联系对接,指导其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制订示范文本,重点指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提升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水平。
服——当好服务的“店小二”
作为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牵头单位,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建机制、列清单、强指导,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先后组织开展了三轮“当好店小二、服务小微企”走访活动,根据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小微企业以及创客的创业创新需求,列出服务菜单,供小微企业及创客自主选择,并为小微企业及创客创业提供包括工商注册登记、商标注册培育、信用指导等方面的帮办服务。截至目前,共走访企业14161家,发放宣传册10000余份,累计帮扶企业2016家。对不同层次的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考察、培训、讲座等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双对接”工作。如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为小微企业开展有关现代技术、现代金融、经营管理、创意设计、创业辅导等方面培训。截至6月底,共举办专题培训109场,参加企业3927家,开展科技金融双对接3259家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协会机构,共同搭建了“杭州市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现已进驻服务机构233家。同时,从全国创业创新基地示范专项资金中筹集5000余万元,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创新服务券”为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买单。截至目前,已有领券企业1200余家,领券总额380余万元,与服务机构成交服务订单700余个,已使用金额150余万元。
为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开展小微企业走访活动,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扶持政策。积极搭建工商服务、银企牵手、合作共赢的快速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交流平台,并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今年以来,支持小微企业通过股权出质、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共贷款融资1016.7亿元,同比增长33.9%,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