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谦慎先生现场为大家导览傅山作品
杭州网讯 6月20日,浙江美术馆和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开幕式。本次展览共展出山西博物院藏收的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有不少作品都是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傅山作品比较全面的一次展览。
傅山作品展是浙江美术馆复出开馆后的第一个展览。昨天,该展向媒体与书法爱好者们开放,并邀请到研究傅山作品的国际权威学者浙大教授白谦慎教授为大家导览傅山的作品。
傅山其人:
“遗民画派”代表人物
“傅山最能反映清代初的一场知识、学识、意识品位变革的人物。”所以白谦慎教授将研究傅山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的人生也恰恰可以分成两半,就是他活到了七十八九岁。差不多三十几年在明代,41年在清代,正好是一半对一半,所以他经过了晚明那种非常开放的洗礼,又同时他看到了满族的入侵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的巨大变革。”政体的动荡往往促使思想的活跃,在文学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以明遗民士大夫文人为代表的崇尚“高古奇逸”风格的巨浪,由此也出现了一大批特立独行、高标卓识的书画家,书画风格冷逸出尘,格高意远,后世誉为“遗民画派”。傅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阳曲县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青主、仁仲,又字侨山,别署公它,亦曰石道人、啬庐,入清后出家为道士,号朱衣道人,名真山,丹崖翁、松侨、侨黄老人等。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诗人、医学家,且武功卓绝,著述甚丰,学问深邃广博,被尊为一代宗师,是明末清初学术界的一座高峰。梁启超将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同列为学问及思想界的“清初六大师”。
傅山其书:
“草楷篆隶俱造绝顶”
傅山一生著述丰盈,有《霜红龛集》《两汉人名韵》《经子批注》《百泉帖佛经批注》《诸史批注》等存世,后人收罗汇集整理成《傅山全书》《傅山全书补编》。
傅山的经历在遗民文人中极具代表性,透过他的诗文书画,可以看到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坼的时代,也见证了中国17世纪书画史的转捩和嬗变。
傅山的书法独步于明清之际,诸体精通,“草楷篆隶俱造绝顶”,向来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奉为圭臬。傅山对于“二王”一系的帖学书法,用功颇深,尚存如《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临王羲之〈诸从帖〉》等世不少临帖作品,表现出傅山对“二王”的熟稔和偏爱。在临摹“二王”法帖之外,傅山由文字学参碑碣金石,精研篆隶,曾提到篆隶在书法中的重要性:“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
他时常运篆书之意于各体,开杂体之风。如此次展品中的《寿王锡予四十二韵》十二条屏,虽为大草作品,间糅米襄阳、颜鲁公、王觉斯诸家轨则,但也掺杂了篆书字法与笔意。真书小字则出入钟繇、“二王”门径,大楷喜师颜字,笔意生拙,体态宽绰。傅山尤以草书成就最著,笔势飞动,肆意挥洒,如盘根老藤,圆转似游龙,雄奇宕逸,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
据悉,南山路上的浙江美术馆从3月1日开始闭馆,时隔4个月,将于6月30日华丽开馆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