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之后,我可能都会记得这堂语文课:
儒雅的老师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念着散文:“天地间有几秒钟的寂静无声,雨就下来作客了。饥渴的禾苗亢奋地迎接尊贵的客人。“吧嗒——吧嗒——”风在雷声中起舞,在闪电中呼啸,从云层里抽出的雨丝,细细的,密密的,像早年乡间面坊的挂面漫天抖落。转眼雨丝膨大,变成了雨柱,砸在水泥做的田坎上,一朵朵水珠结成的花瓣争相绽放,“哗哗啦啦”,奔向了田里,声如欢呼,如拨鼓,又似奔马,汇成暴风雨的交响,为乡野贯天接地的雨网笼上了羽衣……”
学生们呢?不是照本宣科地复述着课文,不是刻板地总结文章修辞,而是异常一致地用拍手、摩擦手掌、敲击桌板等方式,一同演奏出老师朗读中表达的意境:
时而是手掌轻轻搓出的徐徐微风、时而是共同敲打指节的轻快雨丝、时而又是鼓起手掌用力拍出的瓢泼骤雨。整个教室,除了老师如指挥家一般的朗诵,没有一丝轻语,但是却充满着奇妙的统一,如同一首和弦,令人心旷神怡。
雨停了,我们不禁鼓起掌来。
这是杭州市青春中学副校长高永刚带来的一堂拓展课程,课程的名字叫“我的人生我做主”,是5大青春健康课程群的其中一门。高校长在互动环节结束后,所提的问题似乎与文本毫不相关: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同学们回答:是因为有老师的指挥!是因为有优美的课本!是因为有大家的合作! “没错!就是合作!”高校长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