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接加盐揉搓的倒笃菜
菜农说,今年的倒笃菜长势很好
收割的菜农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制作第一步挑选去根
“大家看,这绿油油的鲜菜原料首先要堆成像这样黄灿灿的半成品,然后经过一体化的挑选、清洗、切菜、装坛等,最后将坛子倒笃让废液流出,经过半年的干发酵……”
听着解说员的解说,看着车间里一个个倒着的坛子,来自杭州上城区的金大爷笑着说:“吃了这么多年的倒笃菜,终于知道‘倒笃’这两个字的由来了。”
倒笃菜是浙江建德市农村传承了几百年下来的传统农家菜,通过手工腌制而成。倒笃菜制作所用的原料是我们俗称的“九头芥”菜。
但须澄清的是倒笃菜不是冬腌菜,倒笃菜不是雪菜。
传统手工制作是将“九头芥”经过清洗、晾晒、堆黄、切割、加盐揉搓、倒笃、发酵腌制等一道道工序加工成为倒笃菜。
这些工序中最有特色就是倒笃腌制。
用木棍把切碎并加盐揉搓脱水后的“九头芥”菜用力笃进坛里,且必须结实笃紧装满。然后,将腌菜的坛子倒置过来的方法进行干腌,发酵数月后腌制完成,再通过烹饪即可成菜。
这种倒笃腌制的方法避免了营养成分的流失,达到特有的原质风味,鲜香脆嫩,保鲜不变质。
记者在生产基地观察发现,他们对倒笃腌制工序仍采用传统的古法发酵形式,保持倒笃菜的原质风味;对其他工序流程则作出了一定的改变,并且引入自动切割、清洗、脱水、揉制、搅拌流水线和全自动杀菌线等。
倒笃菜这一普通的农家菜,通过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努力变成了“名菜”,创造这一奇迹的建德女子名叫潘秋梅。
为使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惠及千家万户,潘秋梅不辞辛苦,深入农村,走访老农,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挖掘,通过自己反复琢磨和研制,将此传统工艺和现代加工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秋梅倒笃菜标准化生产作业流程,从而使该产品品质有了质的飞跃,既确保了倒笃菜原有纯正口味的特色,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能力。
倒笃菜典故:
传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战火连天,百姓生活贫苦,睦州(富春郡,今建德)百姓家家户户都用大瓦缸腌制九头芥作为日常菜肴的风俗,但是当时人们在腌制时却无法避免菜烂在缸里,往往辛辛苦苦腌好一坛菜却要倒掉大半坛。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是睦州人,她聪慧端庄,心灵手巧。
她当年虽然居住城中,却也自己动手腌制九头芥,为了防止菜在腌制过程中烂掉,她将腌菜坛子倒过来摆放,使腌制时的废液自然沥出,这样一来,她家腌制的菜就再没有烂掉过了。这个方法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倒笃”,“倒笃菜”就这样在吴国太的巧手下诞生了。这个方法在江南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为百姓所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