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领导和浙医二院团队合影。
完善的急救体系和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彰显“济人寿世”的高尚医德。
事发当晚,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包括地下室、洗手间在内的院内所有区域的广播里响起“急诊1楼,333!”——这表示有3位以上的群体复合伤员被送入了急诊抢救室的呼叫声。于是,负责气道通畅的麻醉科、耳鼻喉科医生;负责生命支持的重症监护、心血管科医生……只要没在为病人做治疗的,马上从四面八方奔向急诊抢救室。
医院迅速成立了以“烧伤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耳鼻咽喉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普外科、麻醉手术部、心理卫生科”等科室医务人员为主的应急抢救团队。
当天晚上,在第一时间获得消息的医生和护士自发地从家中赶往医院增援,其中还包括退休多年的80岁老专家,在杭的所有院领导也都赶到医院参与抢救。
15分钟内完成8例气管切开术。此时耳鼻咽喉科医生们正在在医院进行学术会议,听到“333”后火速赶到现场,实施救治。几台气管切开术同时进行,现场忙而不乱、组织紧张有序,整个气切过程流畅顺利。
王建安院长说,回想起那段日子,医院组织大的套路超过七八十场,小的讨论超100场次,先后有25个学科、2000多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抢救工作里面,累计加班3737人次。管理出生命,看似容易的“333”,背后却是多少次的培训、演练所换来的员工习惯的改变。
许多医护人员连续几十小时未休息作战,克服家庭重重困难,甚至亲人生病也无暇顾及。
记者了解到,烧伤科主任韩春茂,妻子就在一江之隔的滨江院区做手术,他却忙于救治烧伤病人,直到妻子出院前才去探望一眼;医疗组长王帆,76岁的父亲重病住院半个月,她却仍然坚守救治一线,偶尔深夜腾出时间前去探望,老父亲却早已入睡;青年医生胡行刚当上爸爸三天就重返岗位,将襁褓中的婴儿送回台州黄岩老家,三个多月都没有见过刚出生的孩子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