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50分钟的大巴车旅行之后,西湖第一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抵达了保俶塔实验学校,这趟前来,为的是什么呢?记者昨天走进校园,校长陈竹根带记者参观了一堂热热闹闹的游泳课,两个游泳教练分别指导30来个孩子,其中不乏旱鸭子。下水、憋气、踢腿,划水,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陈校长说,从这个学期开始,来自龙坞镇的这些孩子们,一学期大约能有三次机会来到城区,亲身体验这样的游泳课,这种形式的课堂资源共享,源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的一份关爱。
每年暑假学生溺亡事故都不少 学校能做点什么?
近年来,每当假期来临,除了形形色色的拓展活动、夏令营之外,我们总会听到一些令人揪心的新闻:少年儿童溺水身亡的事故屡见不鲜。位于龙坞镇的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学生的构成中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们暑假务工繁忙,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再加上当地水库等设施丰富,溺水事故时有发生。
“让孩子们来这儿上一堂游泳课,目的不是为了游地有多好,而是让他们有基本的水感,提高意外中的生存能力。”陈竹根说。
“打个比方,往年有过这样的例子,其实水非常浅,可能不到膝盖,但是孩子掉进去之后只会往下不停挣扎,不知道该把头抬起来。”
恒温水池28.8度,每年容纳100万人左右前来游泳,这一天的课程现场,这儿只属于来自龙坞镇的几十个孩子,三3班和四1班的同学们按部就班,先热身,后下水,在教练的指导下扶着泳池的边缘熟悉水性。
从“名校集团化”到“紧密型共同体” 杭州推动教育均衡
教育均衡化,是杭州教育领域一个持续多年的话题,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城市学校的优势资源,如何统筹协调城乡教育水平的落差,杭州早有实践。
陈竹根回忆,十年前,杭州市开始推进名校集团化,采用“名校建新校”的模式,将名校的教学形态、师资等复制到新校中。
三年前,西湖区教育局开始尝试建立学校间的“紧密型共同体”,采用城乡学校结对,捆绑教学,城市学校必须要承担教学、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工作。
这一趟看似普通的游泳课,正是保俶塔实验学校向结对学校——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所敞开的课堂。
游泳课只是第一步,陈竹根透露,接下来,学校还将开放一系列社团,包括机器人等特色课程,让这些孩子能够亲身感受更多的特色教学。
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副处长边宏说,这样的课堂交流,学校方面其实承担了很大的成本,但是目的就是推共教育均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受益,通过课堂教学,既可以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安全的理念植入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