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落地之后,“新高考”时代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走向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政赋予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权的同时,又对各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徐小洲给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
审思: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回忆起改革开放后首批高考,徐小洲对当年语文考试作文题目:《路》念念不忘,“如何走好未来高考招生改革的路,又一次不容选择地摆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面前,无论是高考招生制度设计者、学校教育者,还是家庭与考生。”
徐小洲说,理想方案与现实选择之间有时差强人意,就像好经,也会念歪。要顺利实现新高考的良好意愿,必须引导好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学生、学校与家长的选择。
对学生的挑战:要从小学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传统高考体制下的应试教育方式,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能获得高分,却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专业。甚至到了大学,许多学生还不知道如何选择课程、如何探究性学习、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面对社会挑战。”
徐小洲说,新高考招生体制极大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性,也增加了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能性。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个性。
“学生未来学习生活要实现从被迫选择向自主选择转变。”
对基础教育的挑战:要大力推行新教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要避免从一种方式的应试教育沦为另一种方式的应试教育”,徐小洲提出警示。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理念的变革。固守传统观念,减少考试科目未必能减少学生负担。”基础教育必须从书面知识考试的迷局中走出来,从“考生培养”走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的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真正以人格陶冶、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为导向。
对高校的挑战:高等学校要具备更强的应对挑战的能力。
徐小洲认为,对于高校来说,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选考科目选择。新高考招生把0—3门科目考试的选择权交给了高校,选考科目应该做到既利于高校之间合理竞争,又利于专门人才培养需要。不同类型高校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善用选择权是个新难题。
其次,录取工作。新高考赋予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这对录取人员的资格、素质、能力、伦理操守,对相应的制度、机制建设完善等提出更高要求。恪守公平、公正的底线是时代对高校的新考验。
再次,学生自由选择学校给高校生源带来的不确定性。学生选择自主性增强意味着高校生源不确定性提高。可以预见,我国新高考推行考生自主选择高校后,高校办学必然面临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新挑战。
对家长的挑战:把学生还给学校
徐小洲说,新高考必然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冲击。家长要转变观念,“把孩子还给孩子,把学生还给学校”,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培养新时代人格完善、更有创新能力的未来建设者和社会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