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开讲“明清兴亡的历史启示”
浙图报告厅座无虚席
杭州网讯 “明清强盛的时候,中国领土版图大约1400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天对外领土谈判的基础。”
“储财于民胜于储财于国,所以清朝乾隆和康熙多次全国范围的免税,还富于民。”
“中国古代史上41年中原地区没战争,只有康熙,可谓千年一帝,还不能说是千古一帝,因为还有唐太宗,前一千年唐太宗,后一千年康熙。”
“明朝的建立有几个非常大的功绩,包括恢复了华夏的礼制、让中国的版图加以巩固、迁都北京的巨大影响、国际影响有非常大的提升。”
6月29日,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来到杭州,在浙江图书馆报告厅,为慕名而来的五百多位读者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明清兴亡的历史启示”。他睿智豁达、幽默风趣的语言激起掌声不断。
从明清兴亡的“三大分合”看“三重三轻”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他将明清兴衰沉浮的启示归结为民族分合、官民分合、君臣分合三个方面,在这“三大分合”之下,还有三个深层原因,即“三重三轻”——重君权轻民权、重贵富轻民富、重祖制轻改革。
阎崇年说,“民族之间的分与合、官民之间分与合、君臣之间的分与合是明清兴亡的主要原因,兴是这三‘合’,亡是这三‘分’,而在这其后隐含的深层原因,却有‘三重三轻’,第一就是重君权轻民权,如果皇帝和集权主义的意志一定高于民意、如果老百姓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和伸张,势必是官逼民反。”
经济问题也是根源所在,“重贵富轻民富,当财富都在贵族手里,不能流转又不能重新分配的时候,就会出现‘富者天连阡陌,贫者无地立锥’的情况,就像清朝也一样兴也八旗,亡也八旗。”
重祖制轻改革导致的问题激化就更明显了,“明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贵族子弟游手好闲、提笼溜鸟?一户人家的子弟这样是家教的问题,一村人家的子弟这样是风气问题,整个社会的子弟都这样,就是制度有问题。”
明清兴亡的历史启示:海洋文化没有得到重视
在讲座中,阎崇年还以千年为单位,将中华历史分为三大阶段。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到战国末期,是为第一个千年,其主要特点是农耕文化之间进行的更替和融合。第一个千年至唐末以前约一千年的时间,是第二个千年。这一千年的新特征是草原文化的出现。草原文化进入到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个千年,从两宋到明清。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继续融合,新特点是东北森林文化进入到中华文化的融合进程中。正是这三个千年中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才形成了今天统一、强大的中华民族。
而在他看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长”,还有“一短”,即是对于海洋文化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他说,“从中国近代史来看,我们被欺凌,吃亏、挨打,大多都是从海上打过来的,我们的海洋文化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现在我们国家也一直在重视天空和海洋,只有保卫好了天空和海域,国家的安全才更有保障,所以,之前关于明清兴亡的历史启示,我们说了很多经济、反腐等问题,但关于海洋文化的发展提的少了,这方面也同样需要重视。”
【人物介绍】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出版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国文字。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专著有《古都北京》、《天命汗》等。
更多内容及讲座现场录音请关注《杭网电台》后续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