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勤泽拿出一批文人画代表作的复制品,现场解读文人画的精妙之处。
前来听讲的宋画爱好者可不少。
如果出一本陶渊明作品选集,这大概就是《桃花源记》最好的配图。
寿勤泽为韩美林艺术馆留下墨宝。
杭州网讯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苏东坡》展现了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苏轼是个全才,文能提笔赋词,武能治理山水。不过,有多少人知道苏轼是宋代文人画的开山者?
宋代的绘画向文人化转型,这在中国艺术史上是个重大的变迁。这种变迁是如何形成的?文人画成为近千年的艺术潮流,并进而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传统,这样的地位又是如何形成的?
带着这些疑问,一群宋画爱好者和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在校生走进杭州植物园的韩美林艺术馆,与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宋画研究专家寿勤泽博士和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吴晓明一起探讨“宋代尚意思潮与文人画的兴起”。这也是西湖艺术史论坛的讲座之一。
写意、文人画、宋徽宗赵佶、苏轼,这是本次交流会的4个核心关键词。东西方艺术史对于绘画的审美区别以及宋代文人画注重“写意”等是这次交流会的重点。在发表了演说之后,寿勤泽拿出一批文人画代表作的复制品,现场解读文人画的精妙之处。
在谈到中国当代绘画现状时,寿勤泽表示日本画的发展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目前的中国画有两个‘不够’:承传传统不够,创造求新不够。中国画在宋朝攀上顶峰之后,元明清期间一直没有飞跃。反观日本画,其浮世绘中体现出的创造精神,一直是西方研究东方文化的重点。中国画应该朝着更开放、更有新意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