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中考成绩一放榜,社会各界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些高分考生身上,以548分居榜首的周朔雯自然收获了最多的关注,她来自文澜中学初三(3)班,是个沉稳内向的女孩。
又是文澜中学。2008年以来的五次中考,这所学校里已经走出了4名状元,最近三年更是连拔头筹。高分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学生在校又是如何生活的呢?杭州网记者走进文澜中学,寻访状元们的班主任,想从她们的分享中寻求一丝答案。
他们一直很优秀
文澜中学的校门,开在城北一条僻静的小路深处,作为寄宿制学校,这里宽敞、安静,有一种不被外界打扰的淡定。
6月26日,是这一届初三毕业生毕业典礼的日子,校园里不时有捧着花束走着的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与不舍。2号楼四楼初三年级组,周朔雯正和班主任黄老师亲密地聊天,她要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接到这项颇有压力的“任务”,周朔雯和以往每次大考前一样,喜欢找黄老师聊聊。三年的学校寄宿生活,在文澜的孩子们与教师之间,织就了一张细密的亲情之网。
说起周朔雯拿状元,黄老师一点也不意外:“她一进校就在班级第一梯队,成绩稳定,就算是临近考前的一次模考有些发挥失常,她也能在老师的分析下,及时自我调节,下一次成绩就上来了。”黄老师对周朔雯上课状态的评价是——参与度高,两只眼睛盯牢老师和黑板,不懂的问题第一时间提出来,喜欢刨根问底,课上没讨论完,下课还会追着老师问。
2010年的中考状元李英子也是黄老师班上的学生,这不是个学习拔尖的学生,年级成绩五六十名左右,黄老师认为,李英子胜在心态好,学得不累。“中考题目难度大小对成绩的影响不大,关键是平时基础打牢,有自己学习的技能与方法。”黄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李英子在高中的发展也不错,潜力十足。
劳老师是2011年中考状元徐恩迪的班主任。去年,徐恩迪与同班同学徐之恒分列全市第一与第三,一个班级出了两个高分,一时引发媒体关注。如今,他俩双双进入杭二中实验班。劳老师告诉记者,初中时徐恩迪就是班长,因为性格原因,与徐之恒一个“幕后”一个“台前”,如今上了高中,徐恩迪与徐之恒一个班长一个团支书,又继续做起了“搭档”。
在刚刚举行的全市学科竞赛中,徐恩迪拿到了物理和化学的一等奖,徐之恒在数学竞赛中也拿了奖。
中考前,熟悉学生成绩与秉性的老师们总喜欢“押宝”——心中暗暗圈定几位可能会“中状元”的学生。几位班主任接受采访时说,根据学生平时的状态和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来预测,基本都不太会出现意外。
“我们常说好学生很‘听话’,这不是通常意义上很乖的意思,而是说他们对课堂内容的领悟能力很高,认可老师提出的一些学习方向与方法,并能融会贯通进自己的学习中去。”黄老师认为,就上述几位状元来说,他们很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在遇到不论是成绩还是心理问题时,都能够很快调整过来,内心都特别的平静。
不补课不熬夜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用一个多小时完成作业,晚上9点45前熄灯睡觉,没有紧锣密鼓的补习班,没有一张张加强型的试卷,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家长们看到这样的作息时间,会不会稍有些不踏实?
在文澜中学,从初一到初三,每位住校生,都是这样的作息。
采访历年中考状元与高分考生时,记者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他们没有一个是苦读型的学生,会学会玩,兴趣广泛,从来不会因为课业紧张而放弃曾经或者新的爱好;他们性格随和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有毅力有定力,自我调节与掌控能力非常强。
在谈到优秀学生的共性时,几位老师都提到了一个词——效率,课堂内容吸收快、做作业快,这说明他们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很高。
记者了解到,每天晚自修,文澜中学行政部门就会到各班去抽查,只问一个问题:作业完成的请举手!
晚上8点钟,初一、初二年级,全班学生的小手基本都能齐刷刷地举起来;晚上8点30分,初三年级就可以收起作业本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学生自我整理、复习和预习的时间了。
劳老师回忆起徐恩迪去年中考前的那段日子,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她如何复习,而是她每天晚自修后为社团文化节忙碌的身影。“社团文化节很受同学欢迎,临近中考了,活动还特别密集,每天都有活动,还要排练。”劳老师说,当时任课老师有些担心影响复习的状态,徐恩迪作为班长,起到了统筹与安定人心的作用,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在学校里很轰动。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晨跑
每个学生,可能都经历过在学校跑步的日子,长长的队伍在学校里一圈圈的游动,算是学生时代特有的一种集体活动。而在文澜中学,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精神意志的体现,烙上了深深的“文澜印记”。
每天清晨6点30分,起床铃一响,晨跑就开始了。5分钟,1200米,每个文澜学子的一天,都是在晨起奔跑中开始的。本是很简单的晨跑,但听了老师们的描述,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这项运动在学生们心中的分量很重。
黄老师说,有些学生跑习惯了,一天不跑就不自在,就算学校考完试已经放假了,还可以看到学生成群结队在校园里奔跑的身影。有的同学就读的高中没有晨跑,从文澜毕业的学生就自发组织在校园里跑步。
劳老师特别提到了这届毕业生的最后一次晨跑,“他们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在校园里跑步,而再回来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中考。”劳老师说,那天的清晨,初一、初二的师生都没有离开,他们为师哥师姐们即将面临的冲刺鼓劲、加油,而在文澜奔跑的三年,也让初三学子们跑进了更为精彩的新天地。
劳老师还说,那些已经上了高中、大学的文澜学子,每到期末等重要考试,或者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都喜欢穿上文澜的校服去跑步,“也许,他们觉得,母校可以带给他们一种力量吧!”劳老师有些动容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