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皮影戏首次以“世遗”身份在杭城亮相
17件清代皮影也将展示
《隋唐》之金殿比武片段
感兴趣的朋友,可于6月8日至7月29日期间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参观。
杭州网讯“两根竹棍表尽喜怒哀乐,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这句话说的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堪称当今影视艺术鼻祖的“皮影戏”。
为迎接6月9日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记者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获悉,该馆将于6月8日至7月29日推出“感悟非遗”系列展之“光影传奇——海宁皮影展”,为您揭开世界级非遗文化项目海宁皮影的神秘面纱。
此次展览是海宁皮影戏首次以“世遗”身份在杭城亮相,重点展示其发展历史、皮影影偶、配乐乐器、制作工艺、皮影后台等内容,以器物展示配合生动易懂的图文信息介绍,全方位展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宁皮影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览共计展出皮影681件,其中有350多件人像、230多件影偶,还有行话称之为“龙虎包”与“花景包”的飞禽走兽和花卉、树木、假山等道具。最为难得的是,17件清代皮影也将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
海宁皮影影偶别致精美,具有江南水乡剪纸的鲜明风格;音乐唱腔古老优美,有“弋阳腔”、“海盐腔”两大部分,既高昂粗放,又优美抒情。而海宁盛产蚕丝,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皮影戏也因长演“蚕花戏”,称作“蚕花班”。此次展览让源自于乡间的海宁皮影戏登上了大雅之堂,三十多场经典剧照浓缩于此,令人流连忘返。
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展览现场还将揭秘皮影制作过程及表演道具,并特别设置戏台,为观众提供现场观赏及体验皮影戏的机会。如果光是看着还觉得不过瘾,观众还可在现场展卖区尽情挑选相关纪念品,带回家中细细把玩。
配合此次展览,在6月8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海宁皮影艺人们将表演经典剧目。6月9日下午13:30,“工美大讲堂”将邀请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顾希佳主讲海宁皮影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传承情况,现场有民间艺人演出经典剧目,并教授简单的皮影操作。
展览时间:6月8日——7月29日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二楼临展厅(小河路334号)
讲座预约电话:88197511
讲座地点: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一楼报告厅
新闻链接:皮影戏,发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华县(古华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这样一种最早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因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一大批皮影艺人随朝廷官员南下,而就此在江南扎根,形成了与北方皮影相呼应的江南皮影。
海宁皮影戏是中国皮影序列的重要分支,其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2006年,海宁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海宁皮影戏人物道具明显地保留了南宋风格:一是重彩绘,少雕镂,单线平涂;二是少夸张,重图案,多似人之处。人物身段与头像大多可脱卸分离,按剧情所需另行装配成不同角色,一身多用,较为灵便。身段以服饰区分。服装款式则和越剧等地方戏曲中的大致一致。皮影道具向以羊皮造型,至近期改用牛皮。具体制作过程分为起稿、选皮、过稿、剪形、清洗、勾墨、上色、上油、缝接、缝翎管、装竹签等11道工序,方始成形。绘制成的人物道具既能在影幕上操作表演,又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