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星记1万多方的“大本营”里,不仅仅是生产和办公的地方,而是一个集合生产、展示、购物、旅游、文化交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办公楼里的折扇博物馆免费开放,你可以了解传统折扇的方方面面,并参观手工折扇制作的过程。
王星记最著名的黑纸扇,从扇骨的制作到扇面的绘画,都是由师傅手工完成,一套下来,共88道工序,每把扇子都是由画扇师一笔一划画上去。
变通
王星记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扇子品牌诞生于清代,1875年,扇工王星斋在杭州开出了王星记扇庄,以种类多、质量好而小有名气。1920年代,王星记正式注册了商标,希望大展宏图,不过当时杭州制作扇子的品牌有60个,王星记排不上第一。
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召开,王星记拿出精品参加,并大力宣传。果然,王星记在西博会上大放异彩,清新雅致的中国传统折扇瞬间吸引了外国人的目光。订单随之而来,在当时,这是杭州老字号的“外贸第一单”。这让王星记挤掉了其他折扇厂家,在杭州一枝独秀。
解放后,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底蕴的王星记吃喝不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老字号开始有点无所适从了——扇子厂要自负盈亏,但人们不用扇子了啊,哪里卖的出去呢?这种逆境在2000年达到了顶峰,当时王星记年亏损170万元。
必须得给折扇来场革命了,孙亚青与王星记开始寻求变化,首先就是扇子的外观。
王星记通过网络征集、举办扇子设计大赛等方式,摸索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折扇外观的喜好。为了适应年轻人的口味,王星记折扇的颜色开始更为大胆,与流行色接轨,图案也更加多变,不再顽固与朴素的传统图案。
“另外,我们还将扇子的设计与服饰接轨,让折扇与流行服饰搭配,融进时尚的元素”,孙亚青边说着边展开一把紫色暗花纹折扇,“这把扇子就是女生穿衣的不错点缀。”
更重要的是,折扇的内涵在发生着变化。“古代的扇子无非是两个用途,一是纳凉,二是作为文人身份的象征,现在纳凉是肯定用不着了,但是后者我们可以大力挖掘,增加扇子的附加值。”孙亚青说,这便是王星记追求的,由实用向文化、收藏品的转变。
现在的王星记折扇,便宜的丝绸扇20几元一把,高档的能上千上万,最昂贵的一把手工象牙扇,可以卖到250万元。这其中有40%,是作为收藏、礼品用,这些折扇包装精美,并由资深的老画扇师画成,将来还有升值空间。另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不少游客到杭州都会买折扇作为纪念,这也是另一块广阔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