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去年12月,《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两个月过去了,垃圾分类效果怎么样?此前杭州网记者实地探访报道,发现杭州小区垃圾分类情况依旧“冰火两重天”。
而在1月31日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不少委员也提到了垃圾分类的老问题。老问题有没有新的解决路子?委员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把垃圾分类交给市场
来自民建界别的卓未龙委员直言,目前承担垃圾收运处理的是政府部门下属的环卫事业单位,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导致垃圾分类运输效果不佳。他建议,转变政府职能部门角色,从垃圾收集运输的经营者转变为服务购买者、监督者,让专业公司成为市场主体。
沈国民委员说,杭州将路面保洁交给专业公司,解决了“门前三包”几十年老大难问题,便是市场化运作的成功例子。他建议,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将垃圾分类交给家政保洁公司。
同时,委员们认为,要通过减免税收、增设补贴等激励政策,引导垃圾收集运输企业公平竞争,提供更优质服务。“可以把相关企业列入特殊行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支持。”沈国民委员补充道。
变罚为奖
增强百姓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淳安开出了第一张罚单。根据《条例》,个人违反垃圾分类原则投放生活垃圾的,将有可能被处以50元~200元罚款。对此,委员们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沈国民委员提出,要变罚为奖,激发垃圾分类源头的积极性。“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要加以奖励,并且重奖,而不是对不会分类的进行罚款。”他建议从源头抓起,开展垃圾分类的专门培训,尝试有偿收购,增强老百姓的垃圾分类意识。比如,让退休在家老人以有劳有酬的方式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不仅让老人有事可做,而且可以以老带小,形成全民共识。
来自民建界别的卓未龙委员与之不谋而合。他建议,对居民积攒的可回收物品,如旧报纸、酒瓶等,由回收单位上门有偿回收,同时给予一定积分。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小区定点换购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得不好的居民,物业管理单位可以多征收一定管理费,用于小区的绿化建设。”
此外,沈肃丽等委员建议,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屋设计时,增设生活垃圾处理器,以家庭为单位减少垃圾乱扔乱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