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草庵城中村改造中的“党建+”
发布时间:2017-03-10 13:08:47 星期五  来源:杭州网

 
拆迁进度表

 
党员座右铭上墙
 

“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居民的知心人。”、“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在草庵拆迁指挥部三楼的墙上,贴满了各个工作组的拆迁进度表,进度表的右边展示着各个拆迁户的进度,而左边则是各个负责工作的党员照片和座右铭。

附了座右铭的党员照片墙

“脚踏实地甘为孺子牛,勤学苦做愿当老黄牛”,这句座右铭是蚕庙里组党员陈璐,在自己照片底下留下的。“我自己属牛,为群众办事也应该是要像牛一样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说起为什么写下这个座右铭,陈璐解释道。

对陈璐来说,他的身份对拆迁工作有些“先天不足”——不是草庵本地人,而且还是第一次参与拆迁工作的80后。人生地不熟不说,经验也没多少积累,但陈璐还是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村里有户人家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为了家中老人拆迁所涉及的利益差额,意见分歧不小。到底孰是孰非要弄清,问题必须解决。陈璐作为调解员,走街窜巷好几天,一一走访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将家中的老人作为开展工作的主线,充分听取他自身的意愿,再把最好说话的老二作为切入口,让本村人缘好的党员周坚定,负责联络几个兄弟姐妹,让明事理、服人心的党员姚芳芳,说服最难攻破的儿子。

分工后开展的工作自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调解,然后循环往复多次。就在几天前,这几个差点反目成仇的兄妹在指挥部的会议室初步达成和解。

为什么这么快?“我们不怕解决不完的调解工作,就怕找不到突破口没工作可做。”陈璐说,“接下来还会针对细节上的意见分歧,进一步调解,直到问题解决。”而在整个工程的进度表上,陈璐所在的小组,每一阶段的进度都是率先完成的,他们负责的83户居民已经全部完成签约准备工作。

草庵村搬迁改造工程临时党总支副书记侯斌说:“座右铭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创新,可以让老百姓更好地监督党员工作,同时推动党建文化建设,强化党员的自我责任。”

其实,座右铭的设置只是草庵“党建+”的一部分,在4G时代,对微信这一通讯工具的充分利用,也是草庵“党建+”的一个成果。

置顶的微信群

说话的间隙,潘云又低下头打开了她的微信群。作为长浜苑组的联络员,同时也是临时党总支的委员。

“聊天记录我都要回翻几次,每一句都看看。”潘云生怕错过每一条重要的信息。每天,这几个微信群都挤在潘云微信的最上方,信息总是爆满。

“大概有三类群。”潘云介绍说,工作类的群主要是对工作的整体性部署;学习类的群主要是党性教育;而内部沟通群,其实就是街道领导、总支委员等项目主要人员内部交流的一个群。“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商量大大小小的对策甚至家长里短。”

“有了这些群,我们可以及时把问题上报给党总支,不用等到每周的例会上才去解决。”微信群的建立让大家的信息交流便捷了很多。“有时也会有一些值得欣慰和开心的事让大家乐一乐。”潘云说。

此外,潘云还有和组员、拆迁户组成的微信群,这个群更多的是信息的及时下达、反馈,党总支大群一有关于居民拆迁的信息,潘云就第一时间转发到这个群里。“如果信息公开做的不到位的话,就会有居民组建小群,难免会散布一些谣言及不实信息,与其被动于居民,倒不如主动出击利用微信,做好政策宣传,让阳光拆迁深入人心。”

 结合党性教育,做一些日常的学习与信息交流;每天给党员提供一些工作指导、温馨提示;偶尔分享一些故事,让党员从中引发感悟。侯斌说:“单独在会议上给党员传达精神,我们觉得还不够。既然大家都喜欢用微信,倒不如利用起微信这个载体,做好信息交流和教育管理。”

作者:记者 王帆 实习生 洪明思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