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古法种植出的绿色蔬菜让记者们跃跃欲试
无人植保机“空降”田地
杭州网讯 11月25日下午,在萧山农业大厦“萧山农业电商孵化园”会议室,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记者20余人不开会却在现场啃起了胡萝卜,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胡萝卜可不简单,光从嘎嘣脆的咀嚼声和记者们啧啧的赞叹声中,这种胡萝卜已经先声夺人。杭州古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市场开发部总经理陶青云跟大家介绍,大家吃的的胡萝卜,来自戴村镇的深山里,全程古法种植,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绝对绿色生态。
拥抱“互联网+”,电子商务让萧山农业展翅腾飞
传统农业如何转型升级?农产品如何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是萧山区委区政府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时代来临之际,萧山区审时度势,抢占产业发展高地,出台产业政策,全力推进“电商换市”。在区政府及农业局的扶持下,背靠强大的产业基础,萧山农业积极“拥抱”互联网,2014年我区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各类经营主体达到70多家,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销售额达到6.5亿元。
为最大程度地发挥萧山农业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整合全区资源,今年,萧山区又积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级农业电商服务平台——萧山区农业电子商务孵化园。孵化园以集聚培育萧山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品牌企业为宗旨,按照“一园多点”的空间布局,一期规划面积1300多平方米,统一规划设置电商工作室、商务洽谈室、摄影棚、培训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实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条龙服务。让该园区不仅是一个产业集聚区,是一个产业孵化园,更是一个能形成比较完整农业电商生态链的电商人才培训基地。
原来,办公地点位于萧山南部大山里的古农农业开发公司招不到人,即便招到人,没几天,人就嫌偏远跑了,如今,公司总部搬到了位置便利的农业大厦,各种人才慕名而来,公司一下招到了20多个各类人才,自9月份公司的无公害产品上市以来,至今已经销售各类蔬菜近10000单,销售额80万。
转型升级,向科技要效益,大山里的蓝莓变“蓝钻”
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数量下降,面对这些看似无法解决的困境,萧山水果种植产业如何发展?11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网络媒体记者走进位于我区义桥镇徐童山下村的浙江民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寻萧山水果产业成功“转型升级”之路。
早在2010年,浙江民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义桥镇建设省内最大规模之一的蓝莓设施园时,萧山区农业局就与该公司一同开始了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确定了让地产水果种植立足国内高品位消费市场,生产出能与国际蓝莓品质相媲美的鲜食蓝莓产品,引导南方蓝莓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精品水果发展树立样板的目标。
民望的蓝莓火了,每斤150元供不应求,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它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呢?
公司先后投资达数千万元的蓝莓种植项目一落地就站在了高标准、高起点上:通过萧山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公司在试点、示范智能微灌监测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应用浙江大学农业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就可实时检测到蓝莓栽培土壤的酸碱度、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指标,并可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启闭喷灌系统和大棚卷膜,为蓝莓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
同时,该公司还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等专家为技术后盾,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组建研发队伍;建立“引智、引技、借脑”和“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科学管理模式;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栽培和营销技术研究,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先进的管理水平+强大的技术支撑为确保公司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2013年,公司蓝莓种植面积已达280亩,其中设施化蓝莓种植达180亩,规模为全省之最。
农业年产值超100亿,萧山农业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欲再次腾飞
目前,萧山已成为“全国园艺产品(蔬菜)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基地建设达标单位”、“全国南美白对虾加工示范基地”、“全国百佳农业示范基地”,以及被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花木之乡”,以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畜牧、林特五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据统计,2014年,全区实现农(林)业总产值100.62亿元,其中优势特色产业产值88.48亿元、占总产值的87.9%。
萧山区在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工作过程中,立足本区实际,积极搭建平台,探索“五个一”农业电商发展系统,即1个平台—萧山区农业电商孵化园;1种特色—阿里巴巴萧山特产馆;1个组织—萧山区农业网商协会;1种模式—萧山区农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1个支撑—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五个子系统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萧山农业,展翅欲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