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小家电、儿童玩具、家纺用品服装,这些在网络交易平台上最热门的商品,也常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如何让隐匿于虚拟网络购物平台的制假经营户,无处藏身?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电商领域产品质量监管上树起了一道“云防线”。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证据固定
2014年4月,杭州市质监局监测发现,某电商平台尼特维尔旗舰店正在销售一款羊绒针织服装,抽样检测纤维成分及含量项目不合格。经查,该店负责人林某为了提升销量,从从桐乡濮院毛衫市场一位夏某的经营户手中,陆续购入22件无任何标签信息的羊绒针织服装,并标注上其它企业的厂名厂址及服装成分等信息后销售。
“这次执法行动,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全网检索,精准锁定抽检对象。在抽样过程中,将订单截图、物流截图及电商平台提供的交易数据等14个证据进行固定。” 杭州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副队长杨智力说。
从线下排查走入线上监测,得益于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以下简称风险监测中心)和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先后落户杭州。
“两大中心”进行风险监测17000余批次
“两大中心”通过对主流电商平台的服装、电器、玩具等产品进行风险监测,并将风险信息通报各相关属地。杨智力介绍说,2014年全年,风险监测中心进行风险监测17000余批次,合格率达70%左右。监督抽查609个批次,270个批次不合格;执法抽查198批次,119个批次不合格。
“这对生产领域的执法检查更有针对性,我们比喻为打猎,精准锁定违法企业。而风险监测则是通过大数据刷查后的抽样检验,就像打猎前的割草,让一些问题企业暴露出来。”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副队长杨智力说。
去年一年,“两大中心”对民生关切的热点和易出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如:不锈钢餐饮具、墙壁开关插座、汽车车灯与灯泡、汽车内饰、电线电缆、电风扇、箱包、蚕丝被、童车玩具以及奶瓶奶嘴等十类产品为重点,开展逐项执法监督抽查。
“从我们风险监测的抽查结果来看,母婴产品、小家电及服装家纺类,处于电商产品质量不合格率较高的品类。”杨智力说,“也需要提醒消费者,网上购买此类产品需要认准品牌,选择售后服务较好的第三方购物平台,选购商品时切忌贪图价格便宜,以免选到劣质商品。”
今年重点出台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执法工作规范
据了解,杭州市质监局今年还要完善现有实体监管法律体系,出台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执法工作规范。如,出台电子商务产品违法案件调查取证指导意见。
同时要实现跨部门打假协作。与商务、网络信息安全、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就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案件协办等工作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根据网络大数据监测分析及各地线下产业集群实际特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电子商务区域性产品质量执法打假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