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在形形色色的收藏世界里,对梭的收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在世人看来,梭子并不珍贵,很多农家都有遗存,制梭的木头亦寻常不过。然而,在藏梭者郑芬兰的眼中,梭子不仅是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存在,更是逐渐演变成一种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是贵州小山村老阿妈谆谆叮嘱的不忘初心,是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所悬命的执着。
12年前,当郑芬兰从老阿妈手中接过第一把梭开始,便开启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寻梭之旅。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顺着中华之脉,将一把把尘封在历史中的纺梭“挖掘”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寻梭的旅程,艰辛而困苦,将它比喻成苦行僧的修炼也不为过,郑芬兰很感谢自己的驴友身份,怀着对自然、历史与人文的虔诚与敬畏,让自己凭借着毅力与勇气坚持走到现在……
梭的使命在于牵引纬线,时光赋予它新的功能便是记录。郑芬兰曾说:“一梭一世界,一世一把梭”。梭子自成天地,记录了它存在的时空里的风土人情,影射出许多有关纺织文化的妙事来。
寻梭12年,她收藏的纺梭已达到惊人的4000余把,为中国之最。
此次展览,是12年来的第一次总结,也是她生命中12年一轮的第一次大圆满。她从4000余把藏梭集粹中选出了400余把来自世界各地、奇形怪状的纺梭进行展出。你可能想象不到,这400余把梭,有大有小,有长有幼,饺子状、船形状、角质状、大刀状……形具神生,梭梭不同,却都代表着一个个文化符号,生动形象地演绎了近现代时期不同地域纺梭的不同,从纺梭的横向角度折射出中国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地域差异。
此次展览时间:1月18日-2月10日
展览地点:省文化馆民间艺术展厅
免费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