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们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65岁任寅初告诉记者:“又可以看戏了。”
在萧山戴村镇三头村有一个任氏宗祠,名字很特别,叫“怡怡堂”, 意为“兄弟和睦”,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2013年,这座百年徽派祠堂重新进行了修葺,“变身”成为了村民们活动的新场所。
百年徽派古祠堂“变身”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村民任寅初今年已经65岁了,在他的记忆里,“怡怡堂”是由任氏的祖先于乾隆年间建造的。多年来,这座历史悠久的“怡怡堂”一直是村里重要的文娱活动场所。“在20世纪50年代,‘怡怡堂’还当过村办学校的校舍。”任寅初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怡怡堂”的文化氛围已经非常浓厚了。
然而,由于历史年轮的洗礼,这些年来,“怡怡堂”变得越来越破落,尤其是遭遇两场大火之后,祠堂里的戏台也没有了。2012年,三头村的村民们决定齐心协力共修“怡怡堂”。
新落成的“怡怡堂”面积有1100余平方米,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祠堂,楼台峻雅,画栋雕樑,丹墀粉璧,整个建筑流露着精致的徽派古典风。
据三头村党委副书记丁金良介绍说,翻建一新的“怡怡堂”在保留戏台、厢房、天井等古色古香的元素外,融合农家书屋、怡怡讲堂、美德事迹展示厅、春泥计划活动室等功能,设立了“名人馆”、“家谱馆”、“农耕馆”、“书画馆”四个场馆,“新祠堂还兼具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多种身份,立志成为全村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
最让任寅初高兴的是,祠堂里的戏台——万年台也重新修建了,成为了村民们的演出舞台。“祠堂修好了,大家就又可以聚在一起看戏了。”
不光有戏台,还有文化广场。丁金良介绍说:“正对礼堂有一个约1800平方米的广场,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村民们的健身舞广场,一到晚上,村里的排舞队伍一字排开,跟着音乐扭动起来,场面很壮观。”
古祠堂装进新文化 村野间的精神家园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任寅初的业余生活丰富了不少,闲暇的时候过来听听讲座、看看戏曲、读读书、健健身。
走进礼堂二楼的农家书屋,发现这里的藏书非常丰富,在古色古香的祠堂里,细细品读藏书,想来也别有一番情调。任寅初高兴地说:“在这里随时都能看到书,太好了。”
书屋的建成也受到了不少村民的好评。“以前想看书,都要自己跑到街上去买,如今好了,‘图书馆’建在家门口,走不了几步就能在祠堂里借书,真方便!”一位正在借阅书籍的村民对农家书屋赞不绝口。
除了书屋之外,在广场边还有一个修葺一新的水池,围绕水池而建的,有一条长长的文化长廊和一个别致的石亭,这些都是和文化礼堂一起修建的。在文化长廊上,记载了村里的历史沿革、物产特产、企业家风采、先贤故事等。
今年9月6日,“怡怡堂”正式落成,恰好也是三头村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三庙会。按照村里的习俗,这一天外嫁女都会赶来宿山念佛,村里还会请来戏班搭台唱戏数日,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把其中一场戏搬到了宗祠的万年台,这赋予了古祠堂新的意义。”丁金良说道,“今后村里将把文化礼堂建设和任氏宗祠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内涵,不断挖掘本村传统文化,将这里打造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