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典雅的宣德炉。
每一件宣德炉作品都有它的故事。
清朝年间的梅根炉。
杭州网讯 明宣德年间,暹罗国(今泰国)进贡了三万斤纯净致密、千年不锈,且黄金含量高达五成的“风磨铜”,相传这种铜矿石所铸器温润细腻,灵光内蕴,风越吹磨它就越明亮。皇帝朱瞻基对其爱不释手,下令以此铜更新太庙,郊坛,并铸造宫廷礼器香炉等,并将传世之炉命名“宣德炉”。
此后典雅新奇的宣德炉便风靡全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墨客几乎人手一件。可当时进贡的铜金矿石原料在炼造完后即封炉不再铸,这人手一件的“宣德炉”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皇家铜炉引发民间仿制热潮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它在合金配制、熔炼、铸造及表面处理技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仅在宣德三年这一年制作过一批。
后被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或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以及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故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宣德炉在市面上极为罕见。
从此宣德炉却成为人们热衷于收藏和把玩的对象,民间也竞相仿制。由于宣德炉的仿伪数量越来越多,“宣德炉”从广义上而言,演变成明清铜香炉的代名词。
明清藏品落款多样不乏精品
据了解,从本月起至1月4日,“宣炉吉金——苏州博物馆藏明清铜香炉特展”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展,为期两个月。
而在本次参展的苏州博物馆藏明清铜香炉共计100件,都是广义概念上的“宣德炉”,但其中也不乏精品。除了常见的“宣德制”、“大明宣德年制”等以外,还有“内用”“吴邦佐款”“琴书侣”“玉堂清玩”“诸葛亮铸亮铸”“石叟”“允中家藏”“聚星堂主人制”等款。
在造型上除了具有复古意趣的仿造北宋《宣和博古图录》(1123年)与《考古图》(1092年)诸书中所绘的铜器以及内库所藏宋代柴、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款式外,许多铜香炉的形制或别致或典雅或新奇。
这些铜香炉不仅反映出明清时期古玩鉴赏界对宣德炉的追捧及仿古铜器的鉴赏态度,也成为那一时期文人、闺阁间盛行焚香活动的实物印证。
下页内容:
部分展品图文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