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停车难、大气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些民生老话题随着杭州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召开再次被提上了桌面。那么,时至今日,这些“民心工程”办理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新的突破?
11月18日下午,杭州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就领办的8件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集体提案和7件重点提案一一作了回复。
“停车难”的顽疾该怎么治
“上天入地”的同时引进社会资本
近年来,“行车停车难”一直位居杭州“七难”之首,成为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城市发展问题。
截止2014年6月底,六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20万辆,其中小汽车约107万辆。同期市区停车泊位约55万个,其中道路泊位约3.9万个,路外泊位约51万个,停车泊位缺口巨大,泊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
而部分车辆不合理停放占用道路甚至消防通道,原来的静态交通问题“扩散”到动态交通,影响到消防安全,并引发了车主与车主、有车人与无车人、停车人与管理员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停车难”开始从单纯的交通问题上升到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民进杭州市委会认为,历史欠账多、观念与政策不到位以及停车场建设用地少、投资渠道单一是“病因”。据此,他们建议在“上天”(建设立体停车库)、“入地”(地下停车规划建设)、“提标准”(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上做文章,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停车设施建设。
具体承办此提案的市建委回复道,近几年来,杭州市利用公园、学校操场、广场、河道及绿化带等的地下空间,已建成不少地下停车库。2014年老旧小区停车改造工作,重点将推广大关小区“大封闭管理模式”,初步计划每个城区至少改造两个老旧小区。接下来,将推进沿河绿地地下空间单独出让,利用公共停车场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来投资建设。
突破“十面霾伏”
还可以出哪些奇招
一入秋冬,“霾”伏又重了,如何突围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杭州网记者在会上获悉,2014年1月1日—11月9日,杭州市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207天,优良率66.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61.9μg/m3,浓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对比2014-2017年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依旧任重道远。除强化监管、增加绿地面积外,不少政协委员建议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打造杭州“无燃煤区”。
对此,杭州市环保局回应道,目前已完成了65台锅炉的关停或清洁能源改造,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工业污染控制。而在“无燃煤区”建设方面,2015年年底前主城区将全面完成“无燃煤区”建设,萧山区、余杭区及5县(市)建成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2017年年底前,将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至近郊。
在车辆控制问题上,除淘汰黄标车、实施国I汽油车限行外,还将推进出租车清洁化工作,力争2014年主城区新能源和清洁燃料出租车达到2000辆以上,并在主城区新建6-8座加气站。
此外,会议还就大数据时代下加快推进跨部门信息交换与整合、促进小区业主自治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优化杭州基础教育国际化外部政策环境等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