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论坛” 思考课程变革中的“小班智慧”
此次“长三角地区第十届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论坛”,由杭州市教育局主办,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承办。聚焦的重心即是“课程变革的小班智慧”。
这样的两堂课程,无疑准确地诠释了“变革”和“智慧”,同时更是体现了对“小班化”教学的深层次探索:“思考”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说:“长江实验小学的小班化教育正在从‘一群人的教育’向‘一个人的教育’转变。儿童哲学课想让每个孩子快乐地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获得智慧。”
下城区作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工作起步最早的城区之一,目前共有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11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10所。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说,小班化不是以学生学业的提高为目标,小班化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让学生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老师们这样理解:大人不是权威 理由比观点更重要
回到刚开始的哲学课,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堂课程并不是“作秀”,其实从这个新学期开始,长江实验小学就开始尝试在全校6个年级开设哲学课。觉得新鲜的不仅是家长和同学,连老师都为这个新鲜事物“点赞”。
三年级儿童哲学课教师龚老师说:“开设哲学课是想告诉孩子身边的很多事情不是简单一成不变,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苹果树与小男孩》这一课主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规则,不能简单地去考虑遵守还是不遵守,而是想到两全其美的方法。从开课到现在,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孩子们从最初思考问题的非黑即白,到现在有意识地一分为二看问题。我相信通过这门课可以引导他们多维度看问题。”
“儿童哲学课上老师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倾听者。孩子说的观点有可能对,有可能错,不能直接去判断对和错。关键是讨论,了解孩子的理由。用更充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去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家庭也是一个很好的哲学课堂,遇到问题、冲突的时候。家长应该放下身段,和孩子站在相对平等的位置去交流。家长拥有的仅仅是相对多的知识和阅历,而不是权威。”
小班化 人数减少就够了吗?
对于“小班化”的理解,许多人仍然停留在数字体现的表面:小学一个班少于35人,中学少于40人。真有那么简单么?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力在论坛上直言不讳:“如今不少学校在制定小班化特色时存在一个误区,人数虽然减少了,但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模式教孩子,这显然是不对的!”
“教师的理念必须做出转变,这是小班化应该打下的一个重要基础,课堂设计必须创新。否则“小班化”改革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1999年建校来,长江实验小学成为杭州市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15年后的今天,仅杭州市地区采用“小班化”的学校就多达七十几所,仅下城区就有11所中小学采用了小班化办学。数字上“星火燎原”,而“小班化”的内涵充实一样考验着学校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明年,长江实验小学武林府新校区将投入使用,届时,我省首个落户在学校的数学博物馆将向孩子们全天开放。
此外,长江实验小学开发了40多种广域特色课程,均由老师按照孩子的年龄层次特点研发设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对一群人的教育向一个人的教育转变,因而体现了小班化教育的优势。”丁校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