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伟民教授正在激情讲课
杭州网讯 一杯清茶,一段史话,历史的兴衰随茶叶而舒展、沉淀。
近日,由杭州文史研究会举办的文史小讲堂第二讲在植物园笼月楼如约而至。本期讲堂特邀了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包伟民教授,与你面对面漫谈宋代城市研究。
兴趣是第一驱动力
娱乐与学术不是一回事儿
“本讲主要介绍在《宋代城市研究》一书中未言明的内容,以及我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教授介绍道。
《宋代城市研究》是包教授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于今年7月由北京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目前已被收录至“中华学术文库”。全书共分八章,从城区形态、管理制度、市场规制、市政建设、人口意象、城市文化、发展瓶颈等多方面,讨论从唐代到宋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一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关于宋代史研究的著作已汗牛充栋,实难再出新意。但包教授却执着地花了十年的时间啃这块“硬骨头”,他说,这是兴趣使然。在他看来,兴趣与应用是两种不同的学术研究驱动力,而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一项“技术活”。“目前不少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强调应用而忽视兴趣,实际上是将应用性研究取向庸俗化了。”包教授直言不讳道,研究第一重要的应该是兴趣,这样才有不竭的动力。
另外,即使是关于宋代城市研究的学术史前提,也存在不少问题,更别说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追随者”了。他举例到,“追溯研讨”作为今人讨论唐代城市市场制度的主流观察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像这样由后向前观察、重在历史裂变的视角,容易忽略历史演变的前后承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研究者的视野,影响了他们对历史的判断。
而类似“封闭式的坊市制——开放式的街市制”这样的关于历史发展“模式”的归纳,“尽管很明快,但与历史事实不免存在较大距离”。他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百家讲坛”为代表的史学普及路径十分相像:将历史的情节构造得更离奇一点,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得更细腻、更生动一点,以迎合大众的需求。“不过,娱乐与学术毕竟不是一回事。”包教授语重心长地提醒在座的诸位学者和高校师生。
在包教授看来,几乎所有研究领域都可能留下进一步深入的空间,研究要出新意,需避免盲从权威和重复的综述式“研究”,“当所有人都向着一个方向齐头并进时,你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否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性。”这一句话发人深省,引起了现场不少听众思考和讨论。
相关阅读:杭州文史小讲堂开讲汉武帝治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