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对于这次的高考改革,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提及了这样的一个例子,《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个场景:一个母亲送孩子去高考,感慨道:“我当时读书是幸福的,是甜的,你们读书怎么就那么苦呢?”
现行的高考制度优点明显,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这种“唯分数论”的高考制度下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
“分数的‘分’,下面是一把刀,学生们比的就是谁的宝刀磨得更亮更好,磨得不好的学生就要‘牺牲’在这把宝刀下面。”唐晓武说。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公布:文理将不再分科,外语可考两次。
对这一项改革,唐晓武表示支持,在他看来,人文气息可以让你受益一生,理科决定着你的起跑线,要想走得远,必须文理兼修。
浙大竺可桢学院每年的招生中都会让考生完成一套文理综合卷,“会做理科题的文科生,理解人文世界的理科生,才是我们要的人才。”
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不少学校将本该三年完成的课程压缩到两年,最后一年让学生全身心备考。为了应对高考,高三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过大。
改革后的高考分数将探索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体系。
“如此改革之后,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学生的压力就分散了,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唐晓武说道。
2014年,浙江大学首次进行“三位一体”招生,面向考生,把高中会考成绩、大学自主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按不同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按综合分择优录取考生。
“尝试这种招生方式也是想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探索个性化招生新路子。如今看来,是跟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为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要完善自主招生程序,确保公开透明。要求申请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严禁试点高校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自主招生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和学生,但是高考政策的主体是政府,自主招生希望打破这一点,今年的改革是完善了,但是迈的步子还是太小了,应该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
高考改革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要不要改?如何改?改革后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如今,仅剩最后一个问题等待解答。
“教育的宗旨就是发挥人的潜质,让人在知识中收获快乐,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那位母亲提到的幸福的、甜甜的感觉!我相信,这次高考改革后,学生的潜质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