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高校长尚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打造文理融通的杭高
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除了庄重的“叩门礼”,尚可校长还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内容翔实的演讲,其内容关乎杭高的定位,关乎对中学教育的理解。我们不妨来做一次细细解读:
杭高学生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留给学生的两个问题,成为百年浙大的精神至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如今,杭高尚可校长也向这些三年后即将跨入高校的学子,提前抛出了两个问题:我来杭高做什么,我要成为一名怎样的人?每位杭高人都应思考一个命题:我们该如何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杭高人”。
尚可校长的儒雅,在校长圈内是出了名的,他解读道:“在我看来,杭高人是个具有特有的理想主义、人文精神、浪漫情怀、担当意识的卓越群体。”
杭高出产的状元 回馈给母校一门特别的课程
尚可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在北大哲学系赵晋校友的倡议下,包括省文科状元申屠李融、姜动等一批不同时期杭高校友回母校组织了一次特别课程。 24门涵盖数学、物理、工程、经管、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课程,统称为“杭高人在场”。
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位远在几百公里外小岛上喜欢诗歌的老渔翁写信给我,期待讲座内容能结集成册,他想购买10本。”
尚可说:“在场”意味着梦想与守望,自主与卓越,责任与担当。现代科技之光的强盛使人视野日益狭隘,兴趣日益单调,追求日益功利,生活日益枯燥,人性日益沉沦,精神日益平庸,生命日益枯萎。
杭高提出育人理念:文理融通,人文引领尚可透露,杭高郑重提出“文理融通,人文引领”的育人理念,正是期待每位杭高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做到灵魂的在场,都能在杭高人文精神的引领下做到文理融通,做一个善良、丰富、理性、高贵的杭高人。
尚可说:“文理融通,是指人文与科学的融合贯通。” “文理融通是杭高之传统,我们致力于在人文的沃土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天文社、英才计划、苗圃计划等得天独厚的科技育人平台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理科思维的培养搭建了广阔舞台;独特的人文教育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想和人格、激发了求真务实、不懈创新的内驱力。”
怀抱文理融通的理念 杭高开花结果
尚可说:正是文理兼优,使得杭高学子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近年来,一本升学率持续增长,2014年高考又有新提升:
4人被北大录取,40多人被普林斯顿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著名高校录取。
尚可自豪地说:“在杭高,涌现出了近地小行星的发现者,十多枚国际天文奥赛奖牌获得者,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特等奖以及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得者,参加世界青年科技大会的佼佼者、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以及杭州少年科学院院士……”
如何做到文理融通?
尚可寄语同学,首先要力求文理兼优,在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等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文理融通,不仅仅是指文理并重,更是指通过人文与科学的互补、互证、相通、融合,实现融会贯通,博学通识,实现个性、和谐、卓越地发展。
文理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学理科若缺乏阅读理解能力,何以理解科技文献乃至读懂理科试题?学文科若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又何以在表达时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呢?
“诚如诗人萨松所言: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科学与人文就像“人”字中的一撇一捺,互为支撑,互为映衬,抒写出一个德才兼备、文理兼优、刚柔相济、情理交融的大写的“人”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