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杭报大楼附近,中河立交桥下,是这个偌大的杭州城众多不起眼的角落之一。这里,每日来往的人并不多,是记者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最近一周,这个角落被一辆不常见的改装车占据,第一眼见到时,记者忍不住停下来打量。这是一辆摩托车,看上去跟夜市上卖水果的车差不多,最大的不同是装货的后厢改成了一张皮质的床。车顶架起了雨棚,四面挂着白色的帘。咋一看,真令人生疑,细看车上蓝底白字的招牌,就什么都清楚了。
“小龙盲人按摩”、“服务项目价格:推拿 50元/小时 30元/半小时拔火罐 20元/次精油刮痧 30元/次”
这是一辆流动的盲人按摩服务车,每天都停在这个角落,直到今天早晨,记者途经时发现,床上躺着一个小伙子,看样子,他昨晚是在露天的这个角落里过夜的。他蜷缩在改装车上,唯有一个枕头和一床薄薄的被单。行人走过,都不住地回头张望,而小伙子睡得正香。
突然,他的电话铃响了,他摸索出手机接起电话:“你好,你好!对对,我是那个盲人推拿。我可以上门服务的,上门70块一小时。好好!你把时间、地址发给我。谢谢!谢谢!”
挂了电话,小伙子坐起身来,还带着一脸睡意,头发似乎很久没洗,耷拉着,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困意。
小刘的流动按摩摊。
漂在杭城多年的盲人小伙
就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整个城市才刚刚苏醒的早晨,盲人小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小伙子姓刘,88年出生,26岁的年纪,却已离开老家江西打工9年。他盘腿坐在车上,一身朴素的衣服,一部手机、一辆改装车、一只红色的包里装着他最贵重的东西,还有一辆自行车,这就是他漂在杭州的“家”。他视神经衰弱,视力只有0.5,“小时候也看过,看不好就不看了。”
“我17岁就出来打工了,以前摆过地摊卖过水果,还修过自行车,配过钥匙。做了很多工作,最后还是感觉在盲校学的推拿按摩比较适合。”当记者问他平时都在哪里做生意时,小刘说,杭州城里晚上有很多路口都有路边摊,烧烤摊,他会把车跟他们停在一起,就会有路过的人找他按摩。
“我一般都出去很晚,就不会被城管看到。也有看到招牌打电话找我上门的。” 小刘说,他在滨江还有一个很小的“店”,“店太偏了,太冷清了,我就只好开车跑出来做生意。”
记者问起他昨晚为何睡在露天,他说“昨天最后一个生意做完已经早上六点半了,我就在这里随便睡一下。我每天晚上都会把车停在立交桥下面,这里城管不过来的。”
“你为什么这么怕城管?”“我是没有营业执照的。我去工商所问过,他们说我不是本地户口,不能给我执照。”小刘无奈的笑了笑,
“杭州本地的残疾人就应该很多了,他们已经管不过来了,我们外地人也是没办法嘛。”因为户籍的原因,小刘没有办法得到一个保障和安稳。
“你现在也26岁了,想过什么时候成家吗?”被问到这个问题,小刘沉默了一下,说“先干着吧,多经历一些总是好的。”记者从这个小伙子脸上读到了坚强,也有一丝无奈。
杭城打造盲人保健行业品牌 可惜你是外地人
据了解,杭州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兴起于1998年,并于当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的通知》。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阶段,盲人按摩行业也随之有了长足发展,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8年,全市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达149家,从业盲人684人。
2009年,杭州市残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盲人保健按摩“百家示范店”创建活动,探索盲人按摩行业由“规模发展”向“规范发展”转变的新路子。
到了2011年,杭州市又着力打造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品牌。这一切都似乎为小刘这样的残疾盲人提供了最好的就业环境,可是为何小刘却还要骑着他的改装车流动在杭州的夜市?为何他要凌晨结束生意睡在立交桥下的角落?
因为在杭州开办一家盲人保健按摩服务场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去考虑其他条件,仅仅是户籍这一条,小刘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劳动局公安局卫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地方税务局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地指出:市区盲人保健按摩场所的开办人员户籍必须在杭州市区或其配偶户籍在杭州市区。
正如小刘所说:“工商所的人说我不是杭州户口,不能给我办营业执照,我想也对,杭州本来就有这么多盲人,也管不过来我们外地人。”这个江西的小伙子带着无奈的语气表达着他对这个政策最质朴的看法。
可是,杭州真的只能对小刘们说“真可惜,你是外地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