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的社区医生张如旭为白血病患者捐献26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
杭州网讯 小小的房间,装不下人间大爱。7月14日早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号楼10楼免疫治疗室热闹非凡,不过10平米的房间里里外外挤满了人。
今天是我省第1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采集日子,来自宁波象山的社区医生张如旭为我省的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26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今年30岁的张如旭看起来十分年轻、活力十足。7点40分开始采集后,因为血压不足,所以护士在他手臂上绑了绷带,并让他反复用力捏橡皮球。
经过调整,采集顺利进行。采集共历时4小时,采集结束时,他手里的橡皮球已经被捏得裂开了嘴。
记者了解到,张如旭读大学时便开始献血,2012年12月31日,在他刚过完28岁生日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4年2月,他得知与一名白血病人初配成功,没有丝毫犹豫便同意了。
“造血干细胞可以拯救人的生命,这既是自己身为医生的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家人一起搜索网上关于造血干细胞的一些信息后,我说服了家人同意,独自来到了杭州。”张如旭告诉记者。
采集前张如旭注射了四天的动员剂,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来,和其他捐献者一样,开始腰酸、背疼,张如旭说道:“这几天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红会工作人员昨天来探望他,得知他腰酸难忍,便替他按摩了一下,让他安心地睡了一次午觉,“这是最近几天唯一一次午睡!”张如旭笑着说。
采集时,同楼层的很多病人家属都来探望。他们纷纷夸赞张如旭的崇高精神,身为白血病患者的家属,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着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每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意义。
当记者来采访时,他们也很专心地围在旁边听,还向红会工作人员打听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事宜。非血缘之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们都知道,但是真正看到采集现场时,他们还是忍不住挤进来,为英雄拍照留影。
今天还来了一位特殊的慰问者,18岁的留学生小曹,他为张如旭献上了一张手写贺卡。在杭州进行志愿服务的他,特地来到医院向这位英雄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采集结束后,张如旭气色极好,并没有因为4个小时的卧床而显得疲惫,反而很高兴卸下了一身担子。因为患者与他体重相差较大,明天可能要进行第二次采集,所以他还小心翼翼地注意着饮食。
当记者询问是否想知道患者信息时,张如旭微笑着回答说:“不需要知道他是谁,我知道我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