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自然村的老式水龙和其他几个自然村的现代救火设备齐聚香火厅前广场
“水龙”较量现场
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16日是农历八月初一,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麟溪路旁的香火厅前,锣鼓喧天人头攒动,非常热闹。来自六个自然村的老式水龙和其他几个自然村的现代救火设备齐聚香火厅前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大型活动——“水龙节”。在“试水龙”的同时,条条水龙也都相互较量了一番,看看谁喷水最高、最远,谁才是“群龙”之首。
古今“水龙”相互叫板
上午8点30分,各个义务消防队的队员早早的在白麟溪边铺好了水带、架好了水枪,等着“老前辈们”前来应战。伴着一阵锣鼓声,来自上郑的“潜龙”、冷水的“六一龙”、枣元的“泼水龙”、后溪的“千一龙”、东庄的“平安龙”……先后浩浩荡荡地进入了白麟溪另一边的广场上。“老前辈们”刚摆好了作战的架势,“洋龙”已经迫不及待了,只见义务消防队的队员们架着5支消防水枪向六条“水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一看“洋龙”们这般架势,“老将们”拿出看家本领纷纷接战。“一二三,起!”每条“水龙”两旁都有十余名身强体壮的汉子喊着口号配合抬压水泵,在汉子们的抬压下,一条条水柱从水泵中喷涌而出,一条条“水龙”冲天而起,古今“水龙”喷出的水柱交织在了一起,场面十分的壮观。
众人嬉水其乐融融
一开始,许多群众纷纷打着雨伞,或躲得远远的观看,怕水花会溅湿衣服。后来,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一些年轻人纷纷跑到广场中央,开始尽情的嬉水。人们一边互相洒水,一边欢快呼喊,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
“这感觉有点像傣族的泼水节,与‘水龙’一起戏水,也是一种美好和吉祥!”一名女孩子开心地说道。“快,下一组的队员赶紧准备。”随着队长的一声令下,在一旁侯战的另一组队员赶紧接替前一组队员继续作战。有一些外来游客,纷纷要求上前体验一把,“握紧,站稳,使劲,起……”
在队员们的指导下,游客们与水龙共舞了一番。一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去接洒落下来的水花。他说,30年多年前,他也算得上是“水龙节”上的勇士,每一年都会参加“水龙”比武,现在,上了年纪了,抬压不动了,但能在一旁看看“水龙大战”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希望年轻人能把“水龙节”办得更有声色。
“水龙节”由来
“水龙”是旧时对消防灭火器的俗称,由一个巨大的木桶(通常为红色)、若干副水桶,配以水带、喷枪头等设施组成。在一个大木桶中并立放上两个用铜铸造的唧筒,即筒中有一只活塞可以上下抽动,内设进水和出水阀门,活塞与上面的杠杆连接,按压杠杆,水即可喷射而出。
郑宅的“水龙节”早在明代天顺五年就诞生了,距今已经有550余年的了。据说,郑宅镇的“赛水龙”活动与两次重大的火灾有关。古时候,郑宅镇的建筑主要集中在义门路、麟溪路,长达一公里的古街两边,大小店铺鳞次栉比、紧紧相连。当时的店家作坊大多离不开火,如打金店、铁匠铺、饮食店等,有的店堂常年出售易燃易爆物品,火灾隐患可想而知。明正统十四年和天顺三年,郑氏家族曾发生两次火灾,造成家产破损,族人流散。为预防火灾,郑宅镇于明代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立了水龙会,同时启动白麟溪改造工程建设,用以蓄水防火抗旱。
如今,随着消防设备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射水龙,成了农村百姓戏水娱乐的传统项目,因形式独特,场面壮观,每年都有不少外来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