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怎样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文化强区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建设文化强区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群策群力,协同推进,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建设文化强区的强大合力。今天会议召开后,接下去的关键是要在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上增强操作力和执行力,重点做好“三个着力”:
(一)着力提升区域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是构成区域文化个性的核心,是区域形象的“代名词”。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具有下城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人文精神,是文化强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用下城精神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准。“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
当前,下城区正在开展的“弘扬下城精神——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组织得非常好,参与面很广,大家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要进一步深化大讨论活动,用“下城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标准。另一方面,要用创新创业提升中心城区大气开放形象。下城人“务实肯干、吃苦耐劳、创业创新”的意识很强,但下城人开放、包容的意识跟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前段时间下城区党政考察团到上海黄浦、江苏昆山、苏州金昌等地开展学习交流,他们在对外开放、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等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用创业创新精神来提升城市的大气、包容、开放这个意识上,还要进一步提高。
(二)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要树立文化精品建设理念。
高度重视城区形象设计和城区建设中的文化含量,聘请专门的设计团队,结合下城的人文风情特征,系统进行形象设计,培育和打造下城特有的人文风貌,使下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有机融合于城市建设,力争完成一个建筑就形成一个特色文化精品。
二是要推动区域特色文化物化和显性化。
下城自古就是商贾繁盛之地,南宋建都后武林门外被称为“北关盛市”,元明清以来东街路、艮山门一带更是“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要深入挖掘、传承下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培育具有下城本土特点、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丝绸文化、社区文化、楼宇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校园文化、乡土文化、军营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文化,不断推动其物化、显性化,让丰富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为下城特色文化增添浓墨重彩。这些历史请区政协文史委、区档案局、区文广新局等有关部门好好地进行挖掘整理。
三是要把文化和民生有机结合。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5月23日,为纪念《讲话》70周年,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前奏之“民生书法”创作活动在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举办,书法家门用书法来“壬辰记史”、“民生叙事”,将触角延伸向社会各领域,不仅创新了书法新的表现形式,也将民生融入了文化事业。同样,我们在一些文化艺术上,要更多的关心关注民生,比如社区文体团队在开展活动、表演节目时要更多的贴近民生、表现民生、融入民生,这样才能引起更多群众的文化共鸣。四是要精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下城区至今还保存着唐经幢、坝子桥等古迹以及省第一师范旧址、马寅初旧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和街道要加大保护力度。同时,要加大对杭州十竹斋木板水印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该项成果参加了中国非遗成果大展,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三)着力加强文化建设保障。
一要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强区建设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健全完善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快制定文化强区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确保明年省文化先进区创建成功。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文化发展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区支持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用足用好“1+X”文创发展政策。建立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兴办文化创意产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实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三要加快各类文化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进一步加强区、街、社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将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评选活动纳入区整体人才工作计划。抓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多渠道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和名师大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四是努力营造文化强区建设的宣传氛围。
牢固树立“文化传承文明,文明推动发展”、 “文化让城市更美好,文化让生活更幸福”等理念,大力宣传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各部门文化建设的典型和经验,形成全区上下关注文化、支持文化、参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