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随着现代制冷设备的改进,纳凉的主要工具扇子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明、清及近现代书画名家与竹刻高手共同完成的成扇或扇面、扇骨,至今仍被大家追捧。
记者从中国扇博物馆了解到,该馆从7月8日起至10月8日,将举办“扇动风发”系列展推出第二辑“澄怀博雅·孤山南麓的民国风”, 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展出民国时期的名家扇。
此次特展是继去年成功举办“袖里翰香·百年藏书楼的风雅”明清精品展后,推出的又一次扇面精品展。
120把民国时期名家扇首次亮相
本次展览,浙江省博物馆从馆藏的五百余把成扇中遴选出120把从未对外展示过的民国时期名家扇,有著名书画艺术家吴大澂、丁辅之、溥孺等的精品,有著名学者,如马衡、张宗祥、余绍宋的珍贵作品,还有唐云、潘天寿、沙孟海、启功、于非闇等现代艺术大师的早期作品。
对于研究这些书画大家的艺术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徜徉在墨香雅韵间,将让您一睹名家艺术风采,领略中国扇文化的魅力,得到一次心灵净化。
于非闇《牵牛花图扇》
(于非闇后期作品以工笔书画为主,风格工整,书法工赵佶瘦金体,而这一幅《牵牛花图扇》为他早期作品,书画风格相对与后期更随意,为一副闲情小品之作。)
潘天寿《山水图扇》1935年作
(潘天寿37岁时所画,属于早期作品中的小品,相比于他后期气势磅礴的绘画风格,这一幅《山水图扇》显得非常闲情逸致,而且扇面印章上的“授”字为他早期所用的章的特色。)
展览集中了民国时期扇骨雕刻的代表工艺
扇骨艺术,在清末民初达到盛期。所用材料除了竹子外,还有紫檀、红木、鸡翅木、檀香、牛角等,有的镶嵌螺钿、玛瑙、玉石、绿松石等,十分考究。
此次展览集中了民国时期扇骨雕刻的代表工艺,有阳刻、阴刻、留青、砂地、透雕、镂空、贴簧等多种技法。这些工艺在竹刻扇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所刻内容有书法、钟鼎铭文、山水、花鸟、人物等,神形兼备,呼之欲出。
此外,在本次展览上,还涉及了杭州的三大名庄:浙省舒莲记、杭省张子元、杭省王星记,以及其他地区的扇庄,如上海西泠印社、京都荣宝斋、金陵普萬聚号等,且扇面质量上乘,足见当时扇庄的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扇庄的标记一般都隐秘在靠近扇骨大边的扇面夹层中,需要仰光透视才能清晰看到,这样既不影响扇面的外观,又带有扇庄独特的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