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书海中的农村孩子。
读书活动已成大同书院的重头戏。
大同书院名声鹊起 邻村干部求设读书站
书院开放图书借阅以后,附近村镇的中小学生首先赶了来。让汪国云感动的是,第一个来书院借书的是邻乡的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
“这个孩子是李家镇中心小学六(2)班的张浙杭小朋友,他自己搭上客运中巴车,一路找到书院里,借走了好几本课外书。”
随着大同书院名声鹊起,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读者。汪国云告诉记者,来这里借阅图书,求教知识的,每天都不下30人。
更让汪国云赶到兴奋的是,书院落成之后,陆续有邻近村干部找上门,希望书院去他们村设立读书站点。
有了群众基础,汪国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间阅览室,而是秉承传统书院“教化育人”的宗旨,通过设置多种学习载体,充实新的内容,对农村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汪国云:要把大同书院办成农民喜闻乐见的书院
看着书院安家在农村,并比自己预想的好,汪国云有了新的念头:在大同书院筹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今年4月15日,在新开办不久的大同书院迎来了大同镇所有中小学的校长,并以《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为主题,开展区域性学者型校长读书会活动。这也拉开了读书活动的序幕。
之后,汪国云在大同书院相继举办了《读书与成才》讲座、“从小爱读书”盖手印活动等,不少家长还带着孩子赶几十里山路过来参加,村民反响强烈。
“今后书院还计划启动‘读书论谈会’,开设‘大同讲堂’,创办‘留守儿童读书会’。”汪国云一个个地排着计划,“也希望有更多愿意为农村文化建设出力的义工参与其中,将大同书院打造成为读书学习的集聚点,农村文化的辐射点。”
大同书院的创办是一件善事,也是一件难事。汪国云告诉记者,和其他背靠教育机构或者由学者作家牵头、企业出资包装的书院不同的是,大同书院是一家纯本土化的民间书院。“它扎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这是以前的书院不曾有过的。”
汪国云说,他要把大同书院办成一个有地方特色的书院,一个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书院,为农村文化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