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现在杭州高级中学内。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原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曾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现在杭州高级中学内,属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蓁蓁,木欣欣,碧梧百枝新;
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1913年秋,夏丏尊和李叔同两位在校任教的巨擘,联手写就这首经典校歌,便是这所百年老校人文素养的一个缩影。
追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历史要从清朝末年开始。当时,新式教育兴起,各地相继创办师范学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就是1899年设立的养正书塾。
1901年改名为杭州府中学堂。
1905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一年,时至浙江巡抚的张曾敭奏请创办全浙师范学堂。
1906年,奏请获得批准,校名正式定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分为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两部,分别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
1908年,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在浙江贡院旧址上建成,面积140亩。当年5月14日(农历四月十五)正式开学,首届招生人数达到600人,成为当时浙江唯一特建的、校舍最宏伟的、办学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
1911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依据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学堂改称学校”的要求,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于1912年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
次年9月教育部颁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将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
1913年5月,浙江省议会通过《筹设省立师范学校决议案》,规定每一旧府各设立师范学校一所。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普通科优级师范的师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优级部停办,初级部在原址改设第一师范学校。
从1913年7月起,学校改称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至1915年6月,最后一届图画音乐手工专修科(高师)学生毕业,学校完全成为中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主。
五四运动前后,省立一师是浙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中心,校长经亨颐提出的与时俱进、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受到当时教育界人士的普遍推崇,并由此引发了“一师风潮”。“一师风潮”得到全国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和声援,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浙江新旧文化、新旧思想的一次激烈交锋。
学校学风活跃,师资力量雄厚。沈均儒、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鲁迅等知名人士都曾在这里任教,并培养了潘天寿、丰子恺、钱学森、徐匡迪、黄晓棠、周兰荪等一大批国之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