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于大伯紧紧一直穿着这件拉不上拉链的外衣。
送到医院时,于大伯就穿着这双单鞋,脚被冻的出了血。
这个地下停车场角落里的小铁门的后面,就是市三医院的救助病房。
躺在救助病房里,于大伯一直在哭。
2010年12月31日,瘫痪在床的于大伯被亲生儿子遗弃在小区楼道里,杭州网以题为《无良儿寒冬弃瘫父 杭网记者和民警无私救助》第一时间独家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浙江的两家媒体在看到了本网的报道后,今天(元月2日)也先后关注报道了老人的遭遇。
报道后,众人纷纷自发照顾于大伯
今天(元月2日)下午,杭州网记者来到市三医院,发现于大伯还穿着那身衣服坐在急诊室大厅的凳子上。看到记者后,于大伯一把抓住记者的手呜呜的哭了起来。一位姓傅的大姐告诉记者,她是于大伯的朋友,今天看到报道赶过来的。傅大姐说:“我来的时候他就坐在这里,瘫痪的左脚上都是血,肿的老高,鞋都穿不进。我们给他买的棉鞋,本来穿42码的,现在44码的都套不上,后面剪开了才勉强套上的。”
傅大姐告诉记者,之前老于生病她们就照顾过他一阵子,后来还给老于联系了一家康复医院,既能治病,又能养老,费用也不高,但是家属不肯签字,医院没法收。傅大姐说,老于已经退休了,1月15号就能领退休工资,要是能找到家属签字,老于自己的钱也够了,送到这家医院比跟着儿子好。
眼看到了吃饭时间,旁边好心人塞给于大伯一个包子,傅大姐也买来了一杯饮料和一个小汉堡,可没吃两口于大伯就不肯吃了,怕上厕所不方便。“再吃点吧,不然晚上会饿的。”傅大姐劝道。于大伯眼泪又流了出来,说:“习惯了。”
这样的儿子过分了
“他儿子对他不好,就给他住车库,每天早上去给一碗稀饭,一天就这一顿。晚上就睡在地上,2条被子铺一条盖一条,这么冷的天好人也受不了啊!跟着儿子就把他耗死了!”傅大姐很激动。“原来他自己租房子住,冰箱、彩电、空调都有的,生活毛好的,一生病都叫儿子弄走了,连衣服都叫儿子拿走了不给他,现在身上穿的还是邻居看他可怜给他的。” 说着于大伯又大哭了起来,比划着告诉记者,他本来有个手机也被儿子拿走了。
儿子的单位出面协调,他依旧不露面
傅大姐告诉记者,老人的儿子于军在市公交公司工作,开24路的。记者赶紧拨打了公交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说车队领导得知这件事,已经跟于军谈过了,今天早上他请了假说来处理。
可是现在已经下午5点了,于大伯的儿子始终没有出现。记者再次给于大伯的儿子打电话,他说自己在外地,回不去,就挂了电话。
无奈记者又联系了公交公司,希望单位能出面劝劝于大伯的儿子。工作人员说,他们也很为难,毕竟这是他的私事,公司不能强迫他。
派出所民警也犯难了
再联系西溪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老于已经交给医院救助安置了,这本来是该社区和民政部门的事,他们不出面,现在派出所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急诊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们给老于安排了的,就在地下室的救助病房,是他自己不要住的。
听到要送他去救助病房,老于死死抓住记者的手哭着说:“我害怕……”
各方还在努力
旁边的护工师傅告诉记者,下面病房人少,他不愿意住,我们晚上只有2名护工轮流值班,有时急诊来病人还要上去帮忙,不能一直陪着他。早上于大伯非要去9楼找他的病友,其实他病友是在之前住过的邮电医院。我们不给他去,他自己挪着起来,摔到地上了,只好把他带到大厅来。
马塍社区的叶主任却告诉记者,老于户口虽然在他们社区,却不归他们社区管。叶主任说,之前老于住院都是他个人垫付的医疗费,因为他是有子女的,社区没法出这笔钱。后来社区代老于起诉了他儿子,经过法院调解老于的儿子把老于接走了,还在别的社区办了困难证,不归他们社区管了。叶主任说可以帮记者查查老于的困难证是哪个社区发的。
十几分钟后,叶主任给记者回了电话:二个月前老于在居住地皇姑山社区办的困难证,现在老于应该是皇姑山社区社区管。
由于时间已晚,皇姑山社区的电话没有人接,记者只好劝说着让老于先在救助病房安顿下来,等上班后再想办法。
记者手记:在急诊室大厅里老于抓着我手的时候,我的心里猛然酸了一下。打了几十通电话,四处联系,最终还是要把他安排在医院的救助病房。那地下车库角落里阴冷的、没有空调的病床上,老于孤独的躺着。他依赖不舍的目光,让我无比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期待能尽快联系到社区,我期待老于的儿子突然醒悟,我期待老于能够真正得到妥善的照顾,我期待这寒冷的冬夜能再多一些温情…… 走出医院时,外面正飘着雪花,不知道明天天会晴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