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吾城和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记者 陈欣 摄
宏渡村一农民历时三年完成运河版“清明上河图”
他是妻子眼里的“毒头”。过去,他喜欢织渔网,头都不抬能织上一整天;这几年,他又迷上了画画,一幅长达30多米的画卷,一画就是三年多。最近,这幅风格酷似《清明上河图》的农民画终于完工了。
从依瓢画葫芦开始
今年51岁的周吾城是玲珑街道宏渡村的村民,他喜欢做看似枯燥无味的事情,比如编织渔网,自从村里不允许随意捕鱼后,他又恋上了画画。那时候,周吾城在一家电子厂上班,闲暇之际,喜欢模仿电视上的艺术家作笔筒画。起初,他喜欢在竹筒上画画,画完了再刷一层清漆,就成了一个漆画的笔筒。
后来,周吾城去亲戚家玩,发现亲戚家种有不少葫芦,样子可爱,他又有了葫芦上作画的想法。当年,他就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下了十几株葫芦,春播秋收,老周喜出望外地在葫芦上大展身手,又是雕画又是绘图,绘制出的40多个葫芦一个个精致可爱,蛮像艺术品。
三年用掉上百支水笔
葫芦资源毕竟有限,如今让周吾城着迷的倒是纸上作画。三年前,胆大的周吾城突然想画一幅运河版的“清明上河图”,妻子一听吓一跳,劝他作画是娱乐,没必要太认真,可周吾城就是一个倔强的小老头,先买两卷铜版纸用透明胶带粘一起,做成一张长30多米的画幅,紧接着就开始谋篇构图了。
周吾城作画只用黑色中性笔;而且从来不打底稿,哪怕画的有瑕疵,他也要想办法弥补,因为画得细致,一幅30米的大作花费了他三年之久。那三年里,周吾城就像一个“艺术家”,吃饭睡觉走路,心里都想着画画,哪怕外出吃酒,作画的行头从来都是随身携带、不离不弃。为了画好一座假山,他从昌化找一块能做盆景的石头,仔细观察外形,认真揣摩画艺;为了寻找更多的灵感,他看画面感丰富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世界风光》,只要有能开阔思路的,他一一都不会错过。三年时间里,周吾城用掉了上百支水笔,三年时间里,他握笔的手指磨起了老茧;去年他还戴上了老花镜。
前些日子,这幅历时三年之久的大作终于完工了,几天前,在周吾城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这幅令人震撼的作品。展开厚厚的画卷,“清明上河图”跃然纸上,这幅颇有农民画风格的运河版“清明上河图”,其实是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原型,以运河为背景,生动记的录着运河上的城市生活面貌。记者仔细观察,这幅用点线面构成的画卷,用笔细致,栩栩如生,但见图中运河上有帆船点点,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热闹的集市,也有繁忙的运河码头,画中有古代建筑物,但更多的穿插了现代创意。
周吾城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也没有受过任何人的技术指导,画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也不算真正的临摹,只凭以前的一点印象,就这样一直画了下去。
下一个目标:临安十景
除了运河版的“清明上河图”外,这几年,周吾城画了很多幅作品,从《水浒传》中的“108将”到“四大美人图”,他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一个无师自通,自学成材的村民,就凭自己的悟性和理解,硬是把绘画学的有模有样。
“我学画不求名不求利,只是为了修生养性、打发时间。”周吾城向记者透露,他下一个目标是要描绘一幅临安十景,想去浙西大峡谷好好地看看那些奇异的石头,不过由于今年忙于建新房,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