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意识增强 品牌效应凸显
临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稳步走向世界
前不久,省文化厅公布了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市)17个,临安市榜上有名。这是临安市继列入全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综合试点、全省非遗普查专业试点后的又一全省非遗保护试点单位。
临安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临安市已有鸡血石雕、钱王传说2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6项省级名录,23项杭州市级名录,58项临安市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临安的历史文化之根,它使得我们与历史文化再次血脉相连。
“充分发掘和保护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延续临安文化生态基因和城市文脉,并融入现代生活,吴越文化名城这张城市名片才能名副其实。”临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许林田表示。
近年来,临安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度。2008年,临安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临安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非遗传承与扶持的力度。2011年,临安市文广新局研究制定出台非遗保护规划。今年,临安市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意见,进一步加大临安市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保护,建立运行有效的协调机制、编制保护工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传播机制。
“吴越双狮”、“临安水龙”、“猪八戒背媳妇”、“龙腾师跃”等13个民间艺术表演团先后参加了法国尼斯狂欢节、捷克国际民间艺术展示、欧洲国际民间艺术节活动,“鸡血石雕”也远赴法国、意大利亮相。“五凤朝阳”、“潜川变狮”等节目积极参加省内外文化交流。一系列的国内外的交流活动,使临安非遗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非遗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让古老优秀的文化“活”在当下,焕发生机活力,重新融入当代生活,而不是作为“化石”进入博物馆供人观瞻。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是‘活着的人类财富’。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推行‘名录、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的活态传承保护模式。”许林田介绍说,近几年来,临安市不断提高保护传承人的认识,并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建立传承人档案,改善传承人的工作环境,对传承人授徒传艺、开展传习活动给予扶持。同时还建立起鸡血石雕技艺传承基地、钱王传说传承基地。“三位一体”活态传承保护模式实现了大部分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关于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保护与发展兼顾的一个创新性理念。近年来,临安市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大力引导、支持部分“非遗”项目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在生产性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全市有鸡血石雕厂家300多家,年产值上亿元;千洪宣纸桃花纸年产值5000万元,竹编、鸟笼和根艺产业年产值都在500万元以上,全市乃至省内外各大旅游景点都有鸡血石、农民画、根艺、竹编产品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