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春,刚刚下水的“西湖一号”挖泥船
“西湖四号”挖泥船在施工
架设在少年宫前地面上的排泥管道
杭州网讯 在西湖历经千年持续不断的水域疏浚的过程中,曾捞出过薄金片打造的金龙、太平天国军队使用的铜炮、五代吴越国银牌、元代铜印,这些价值千金的古董又是怎么到西湖里的呢?杭网记者给你一一解答。
探看西湖的疏浚之路
2014年12月20日,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主办的“建国初期第一次西湖疏浚珍贵资料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
据统计,西湖, 自唐至清, 历代都有疏浚, 其中有的虽非直接为疏浚西湖, 但也与西湖有关。据现有资料看, 主要工程有23项。让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有白居易修白堤、苏东坡筑苏堤还有杨孟瑛造杨公堤等。
“时间间隔100年以上的3次, 最长的168年;20年以下的7次, 最短的8年。”西湖博物馆馆长潘沧桑说。
从1951年西湖疏浚整治被列为国家城市基本建设项目、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成立疏浚西湖工程处,到1958年第一次西湖疏浚工程全面告竣,政府为此先后投资人民币总共454万元,挖掘、清除淤泥720.88万立方米,疏浚前平均水深仅有55厘米的西湖,疏浚后平均水深增加到180厘米,全湖的蓄水量也从疏浚前的3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疏浚后的1018.8万立方米。
细数那些年西湖里捞出来的宝贝
本次展览展示的主要是建国初期西湖第一次大规模疏浚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建国后第一次西湖疏浚的照片及部分西湖出水文物。
这些出水文物古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清代,达上万件(枚)之多。除各个朝代铸造的大量古钱币、铜镜、铜箭头外,较为珍贵的明以前文物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工具、汉五铢钱钱范、五代吴越国投龙简、元昏烂钞印等。
据第一任疏浚西湖工程处主任盛礼淑回忆,西湖“出水”文物中,见到过用薄金片打造的金龙,约莫有一尺(合约0.33米)长,还有太平天国军队使用的铜炮。
1955年疏浚西湖时,发现了五代吴越国投龙简4枚。投龙简,是当时遇天旱或洪涝,吴越国王钱氏祈求“天助”举行“投龙”典礼时投入湖中的银牌,银牌上刻有祭文,一般一年投一次,多时两次。
1958年疏浚西湖时,有3枚元代铜印出水。其中一枚为“昏烂钞”铜印,长方形,印面铸“昏烂钞印”四字,背面刻有“江东道宣慰使司”和“至元二十五年三月口日造”两行文字。“昏烂钞”,指破烂、模糊的纸质钞票(当时称“交子”“会子”)。元代滥发纸钞,并在人口众多、贸易频繁的大都市设置“烧钞库”,专职焚烧、销毁昏烂破钞。西湖出水的“昏烂钞印”先后多达4枚,可证实那时候杭州也设有这样的“烧钞库”。
由于这次疏浚西湖规模之大,挖湖之深,出土之多,是西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因此,在挖出的湖土中发现历代遗落在西湖的文物达万件之多。这些出水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清代,不但反映了这次疏浚西湖比较彻底的工作量,而且对研究我国历史、特别对杭州历史考证作用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