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正在进行中
杭州网讯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工业产品是如此,生活是如此,教育也不例外。”11月5日,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主论坛开幕,来自海内外的近400名名校长及教育评价人员就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综合改革进行了讨论。
“考霸”时代一去不复返
如今评价教育质量?优秀的语数外成绩是否就是“好学生”的唯一标签?这些一直让人们困惑的问题,你或许可以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这里找到答案。
辛涛介绍说,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教育质量不仅仅只看学生的产出、学生的表现,更多考虑到教育的条件、投入,教育的过程以及是什么样的因素带来了学生的表现。
“在学生发展这一块,相比较过去的阶段里只强调学生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科学成绩以学科和知识为导向的学生产出,现在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发展问题,强调教育本身的目标。”
如果你还以为死记硬背考上北大清华就能成为一位“学神”,那你已经“out”了!
真正的“学神”更多的是需要强大的探究能力,搜索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辛涛教授问了现场老师们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
事实上,90%的学生都会把数学当成一门工具,而只有10%的学生会成为数学家。
“学生在学数学的时候面临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数学世界。我们的老师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只带着学生呆在数学的世界里。而我们学生真正需要的是获取数学能力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美国:透过一个“档案袋”,看学生的发展
如何判断学生的能力是否在发展?中国的老师可能只能通过一次一次的测试来观察。而在美国,老师们用一个“档案袋”就办到了!
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孙伟今天在论坛上分享了他自己在美国的教学经历。
“‘档案袋’的评价方法,这个在美国学校里用的非常广泛,不光是每一个学科,很多学科都在使用!”
为学生建立“档案袋”?现场的老师们听得有些糊涂。孙伟教授继续介绍说,美国的“档案袋”分为两种,一种以过程为目的而建,另外一种以结果为目的而建。
“以过程为考核目的的‘档案袋’,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主要搜集记录学习内容的文献,包括学生的草稿、草图。以结果为目的的‘档案袋’,关注的是最后学习效果,会放入学生认为最好的表学习效果的一些文件。”
“档案袋”的使用,还有最后一个“庆祝环节”,也就是学生“档案袋”的公众展示。
“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个老师会把这些文献展开,学生可以观看,认识自己从学期开始到结束自己的成长过程,这样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档案袋”的建立,就是对学生系统的观察过程,里面搜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材料,能让家长、老师和学生自己看到“成长中的学生”。
但是,孙伟教授也表示,“档案袋”的建立是一个繁琐的工程,需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实践起来有一定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