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筹办三年多之后,南方科技大学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校长朱清时作出决定:拟自主招生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自发文凭与学位。
仍旧是大学问题。从北大清华两个国内大学“老大哥”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纷纷扬扬以来,人们对现今大学关注又关注,讨论再讨论。不禁发问:人们为什么对于大学如此重视?我想,此处刚好可以套用复旦杨玉良的这句话: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必不可少的,就是拥有自己的独立精神。
1929年,沈从文在国内已经称得上一个名作家了,但光靠稿费很难维持生活,再加上出版商拖欠,使沈从文一家人常常处于困境。到大学教书,是许多大学毕业生所可望而不可及的。想到大学当教师,显然有许多资格门槛卡着沈从文。光是小学毕业这一条,就够沈从文受了。而后来,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先生竟然破格录用了他作为大学教师。
其实,胡适独立开拓的精神更主要还是体现在,对中国公学大刀阔斧的院系改革。改革之后的一年间,学生由三百多人猛增至一千三。后来,一位学生说:中国公学的奇特,就在于思想自由,有向上的精神。这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盛行自由风潮,五四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一个缩影。
对于现今大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弊端,已经不用过多的赘述。走穴之风的盛行,物欲横流已经把固有的大学精神远远的抛在了脑后,即便有不少学者站出来悲叹功利思想,高呼学术精神,但更多人也只能是心存无奈,如此浮躁的社会心态,怎能让人安心静气的钻研学术?
于是,面对朱清时自发文凭这个大胆之举,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会有多少人愿意报考这个没有国家公认文凭的大学?而在笔者看来,能招多少个学生,我们大可放下心来拭目以待。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朱清时的自主行动上,从中去寻找已被遗忘了的独立精神和思想,勇于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把这个自主行动看做一个考验,考验现今的高中生,在面对独立精神与社会现实时候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