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前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由来已久,社会民间组织也一直在关心着学前教育,困扰着学前教育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今后该如何发展?
最近,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和注意。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入园难”问题提出五项措施。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发展学前教育”国十条;昨天(12月1日),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而今天(12月2日)上午,教育部将就全国学前教育相关情况召开新闻通气会。
接下来国家将实施为期三年的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这样的计划能否为学前教育大发展注入强心剂?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这里只是一起来探讨学前教育存在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是教师待遇,在我看来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从大的方面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对整个教育的投入相对比较少,而对幼教的经费投入又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比发达国家少了一半多。据了解,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从小的方面来说,幼教教师的工资待遇太差。虽然说很多私办幼儿园学费收取奇高,但这几年来,“幼儿家长承担着高额学费,而幼儿教师却拿着低工资”已经成为各个地方非常普遍的现象。
胡适先生在谈到自己幼年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段。他们家乡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只有两个银元,先生对于这么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第一年送六元,逐年增加,最后到每年十二元。于是先生字字句句的给“我”讲解意思,不厌其烦。
这么一个故事放在这里,并不是说要鼓励学生家长走后门,给老师多送礼。只是想要说明一个问题,在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价值体现的时候,肯定就不会真正地用心去从事这份职业、事业。其实,任何职业只有在自己得到了合理的工资待遇、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之后,做起事情来才会认真上心。过低的收入迫使着很多有着自己理想的幼教转行,也让很多长年从事幼教事业的老师无奈地辞职,这样的一种状况,很多年轻教师看不到发展前景,流失现象严重。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师资力量。撇开由于工资低廉引起的教师流失问题,首先,现在还存在着大部分无证幼儿园,很多幼儿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由此看来,连幼儿园都还没有经过认证,未通过任何的准入资格,在园中教授知识的教师能力水平肯定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其次,幼教这个职业还缺乏一定的职业吸引力。为学前教育营造一个好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和鼓励措施,才能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来从事幼儿教育。
再次,由智育到全面个性发展的转变问题。古代的中国,有这么一个习俗,就是在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家长便拿出很多小玩意给孩子挑选,看小孩子抓住什么,由此判定他以后的兴趣和发展。虽然这个简单的习俗现在看来一点都不科学,但是它也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开发出小孩子的天性非常重要。
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从90年代开始,各国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我们必须用心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改善方法;当然,要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这些问题,还需要靠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