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网原创>>支站新闻
富阳新闻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富阳今年将建50个村级避灾中心

2010-07-14 08:40    杭州网

有床铺、棉被、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还配套值班室、厕所等设施,一旦遭逢自然灾害,转移群众便可暂时入住。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在完成全市25个乡镇(街道)避灾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50个村级避灾中心。

镇级避灾中心两年安置灾民368人次

富阳地处东南沿海,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每逢台风暴雨天,群众生命安全牵动各级政府的心。在关键时刻,将群众转移出危险地带成为有效避险的一大举措。按照有关规定,居住危房或地质灾害监测点和自然灾害发生后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等原因需要转移的群众,转移时主要以投亲靠友为主,实在不方便投靠亲友的,将就近就便集中转移安置在自然灾害避灾点里。

富阳从2007年启动避灾场所建设,各乡镇(街道)纷纷利用中小学校舍、礼堂、村部、老人活动中心等公益活动场所,建成一批自然灾害避灾点。目前,全市建成避灾中心25个,实现各乡镇(街道)均建有避灾场所,避灾场所总面积达24508平方米,可容纳人数2500人。各避灾中心储备有床、被子、席子、毛巾等各类生活用品,物资总价值72.6万元。

2007年、2008年汛期,全市避灾中心安置灾民累计达368人次,让转移群众有了一个有吃有住的温馨歇脚点,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级避灾中心选址避免灾害易发地段

由于富阳多为丘陵地形,不少村与村、村与镇政府之间路程相距甚远,因此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村就近建设避灾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相关负责人说,按照“避灾工程”建设遵循“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功能完备、平灾结合”的原则,村级避灾点的选址要结合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充分整合、盘活现有公共设施资源。一般以利用现有村(社区)办公用房、“星光老年之家”、中小学校舍以及其他公共用房为主。最为关键是,选址时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易发地段。

记者在新登镇湘溪村避灾中心里看到,除了有就寝的房间外,村里还把灾民吃喝拉撒等一系列的问题全部考虑了,席子、干净棉被、食品、水等一应俱全。同时在通往避灾点的主要路口设置醒目指示牌和路线图,及时指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

确保灾民吃得好穿得暖

随着富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救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一般的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当灾害来临时,他们需要一个更安全、更可靠、能提供较满意服务的避护场所。

村级避灾中心内容易过期、腐烂的食品类物资都与超市签订供货协议,一旦发生灾情,能及时向避灾场所提供灾民基本生活用品。受灾群众集中到自然灾害避灾点后,由政府指定专人负责受灾群众的管理,协助解决吃饭、饮水、住宿、保暖、就医、卫生、安全等问题,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对损耗物资及时维修和补充,同时防止各种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延伸阅读:小坞村灾民在避灾中心安全度过台风灾害

2007年9月,13号台风“韦帕”正面袭击我省,洞桥镇避灾中心安置小坞村大树坪自然村灾民共312人,安全度过台风之夜。这是全市25个避灾中心中安置受灾群众最多的一次。

当年9月18日,接省、市传真,13号台风“韦帕”可能正面袭击我省,根据洞桥镇党委、政府指示,镇避灾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了宣传动员组、车辆接送组、集中安置组和后勤保障组。从17时05分开始接待第一批受灾人员开始,到24时08分结束,镇避灾中心共安置灾民31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刚满一个月,老人、儿童占多数。当晚,避灾中心给每人发放了10元的晚餐补贴及一盒方便面。

徐再春是洞桥镇原社会事务办主任。他说,洞桥镇是一个地质灾难相对较多的乡镇,这几年最让他头痛的事,就是每次大雨、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村民的安置和转移问题。以往灾害发生时,镇里都把村民安置转移到村委会办公楼或亲戚家中,转移到村委会办公楼的,因为没有生活设施,难免引起村民的不满。镇里的避灾中心造好之后,转移安置灾民难度小多了,而且大家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来源:富阳新闻网    作者:记者 方宗晓    编辑:郑立凤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图库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工艺 ...
调皮海豚表演跳高
史上最窝囊的狗
时装周“胡子”女孩
颠峰预演 “荷兰”5:1...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原创新闻 支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