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杭举行
发布时间:2022-06-23 16:34:22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6月22日,“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会上,来自国内外的八位主讲嘉宾各自分享了合作开展战略研究与技术创新,在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出土的百戏俑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以全新的视角带大家认识和了解秦代宫廷娱乐文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出土陶俑保护研究》为题进行报告。她表示,中国丝绸博物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K9901出土的4号俑合作开展服饰复原研究。研究发现以4号俑为代表的泡钉俑,是保留秦代艺术信息较多的一件艺术精品,其领缘、袖缘、腰带采用菱形几何纹的编织物;上身衣服上布满泡钉,泡钉间饰以太阳八角纹;下身着短裙,采用云气纹的绢地刺绣。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复原秦陵出土百戏俑服饰。

监测预警和数据管理对于文物保护尤为重要,在《甘肃省石窟寺检测预警平台的构思与建设》报告中,敦煌研究院监测中心主任王小伟介绍,敦煌研究院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测预警和数据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石窟寺风险巡查标准和石窟寺监测预警体系系统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全面、实时掌握石窟寺现状,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者提供数据基础,更有助于石窟寺游客承载量实施的监督、信息传达、决策执行、应急管理、处置监督等流程的快速实施。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丝路之绸”的科学认知、保护和传承利用方面,注重与国内外博物馆、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大力开展丝绸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及全球化研究。2015年10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并建立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SRT),目前已有来自英、法、德、俄、韩、乌、印等近20个国家的30余家机构和著名学者加入,极大丰富了丝路之绸的研究成果。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带来的报告《敦煌-都兰-撒马尔罕——丝路之绸的保护与展示》介绍,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后与敦煌研究院、青海考古所、都兰县博物馆、撒马尔罕考古所和博物馆等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包括纺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出版研究成果、举办专题展览、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等。作为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ATICS)的发起者,中国丝绸博物馆也将通过构建丝绸文物保护与展示的全链条模式,多渠道开展国际化表达,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发挥丝路之绸研究的引领作用。

在新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与保护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取考古现场保护体系建设、考古现场应急保护与提取、文物保存状态跟踪检测、脆弱文物保护研究、出土文物多学科研究等多学科协同发掘与保护措施解决既往发掘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从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的报告《三星堆遗址发掘与保护多学科应用与展望》中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团队还开展了多项创新性考古发掘方法和信息提取技术,其中采用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发现祭祀坑中的矿化、灰化、泥化丝绸。

论坛最后,全体联盟理事发起“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共同倡议,旨在通过合作开展战略研究与技术创新,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支撑引领作用,服务“一带一路”愿景。

作者:记者 沈雁容 通讯员 楼航燕 李晓雯  编辑:首席编辑 张晶
2022年6月22日,“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