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受降馆里的红色杭州 “让文物活起来·走近你”第五站:走进富阳区
发布时间:2020-09-22 20:38:08 Tue  来源:杭州网

抗战期间,浙江军民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造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旨在揭露侵华日军在浙江犯下的严重罪行,记载浙江军民浴血抗战的悲壮历史,讴歌浙江抗战的英勇事迹,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开展“让文物活起来·走近你”系列宣传活动,生动讲好杭州“文物故事”,将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呈现给广大市民,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珍贵的历史文脉不断传承……

9月22日上午,“让文物活起来·走近你”系列宣讲活动第五站——走进富阳区,在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举行。

活动由富阳区博物馆陈列宣教科科长许珊珊主持

一场见证红色印记的展览

“抗日战争在浙江”展览紧扣“浙江抗战”、“胜利”、“受降”,把握浙江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浴血奋战这一核心,再现浙江历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艰辛岁月。结合建筑空间,总展览由序厅、侵略暴行、不屈抗战、欢庆胜利、接受投降、审判战犯五大展区构成,循历史脉络层层展开。

一座展示富阳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富阳博物馆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富春江地域文化历史的综合博物馆,展览主题为“家在富春江上”,通过山水富阳、千年古县、东吴源流、造纸名乡、 鱼米之乡、黄金水道、人杰地灵七个单元,以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悠远凝重的富阳历史和瑰丽多姿的富春江文化。

8个“十佳文物保护利用”案例

★文创开发的示范案例——元磁州窑褐彩牡丹纹瓷罐

富阳博物馆通过提取“元磁州窑褐彩牡丹纹瓷罐”面上的牡丹纹样和图案元素,完成丝巾、手机壳、抱枕、服饰以及文具等系列产品的创意设计。因取牡丹的“国色”之意,此产品系列名取之为“国色添香”系列,堪称文创开发的示范案例。

宣讲人—叶虹

★体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案例——龙门建筑群

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龙门山下,离富阳约16公里。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目前,龙门明清古建筑群44处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另有市级文保单位2处。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古镇文化资源,打造为龙门古镇旅游景区对外开放,2019年龙门古镇被评为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龙门建筑群利用修缮完成的怡顺居、余荫堂、孝友堂、保忠堂、丰受堂等古建筑,投资建设孙晓梅故居、龙门两岸交流馆、廉政文化馆、1826摄影馆、非遗产业等项目,引导村民参与景区管理与旅游三产业态培育。

宣讲人-邵美琳

★文物修复展示的示范案例——陶过滤器

陶过滤器,收藏于富阳博物馆,出土于富阳瓦窑里遗址,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种夹砂红陶过滤器是良渚文化早期特有的、少见的陶器,从它特殊的造型来看,考古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用来过滤酒糟的,过滤器对认识和复原富春江流域史前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富阳博物馆该文物进行了修复,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富阳历年考古成果展》上进行了展出。2020年,博物馆针对陶过滤器拍摄了讲解视频,向大众介绍这一出土文物和富阳的历史文化。

宣讲人- 章莹珠

★文物展示的示范案例——风车

富阳博物馆将传统风车改造为相机,在家在富春江上“幸福记忆 见证初心”百年全家福影像展上,作为互动装置进行展览,参观者可以体验拍摄。这种别开新意的展示方式突破传统观感体验,是一次文物展示的全新尝试。

宣讲人-张翩

★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案例——两浙公所

两浙公所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达夫路95号,占地面积867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晚期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是一所极具代表性的富阳商帮会馆,是富阳主城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典型会馆古建筑。2017年两浙公所成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富阳历史的见证。

近十年,两浙公所主要经历了两个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发展阶段,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物利用的最好体现。

宣讲人-郭益琴

★积极践行“拥江发展”战略的示范案例——东梓关建筑群

东梓关村位于富阳区场口镇西部,面临富春江,背靠小山群,因郁达夫同名小说而著名。它是古代著名水上关隘,存有很多颇有开发价值的历史古迹,如“官船埠”遗迹、“越石庙”、古驿道,村内有近百座明清古建筑,其中安雅堂、许家大院、越石庙三处已列入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响应“杭派民居”示范建设,培育杭州特色的农村新型业态,东梓关建设成为杭州地区首个“杭派民居”示范村,白墙黛瓦、杭韵悠悠、山水相融的“杭派民居”在互联网亮相后,成为人人向往的“网红”,既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更为当地吸引了民营资本的关注和流入,丰富了产业业态,促进了乡村“美丽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宣讲人—林芝艳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示范案例——何思敬故居

何思敬故居位于余杭区塘栖镇广济路社区西横头街,修建于民国时期,主体为三间两进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是何氏的唯一故宅。2014年实施完成故居本体保护修缮。2019年,塘栖镇人民政府开辟为何思敬纪念馆对外开放。该馆展陈面积约200平方米,分3大板块、7个单元,陈列和收藏了何思敬生前影像资料、手稿等实物资料,全面展示了何思敬求学探索、为党奋斗、严谨博学的一生,是集法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并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设为该校的教育实践基地。

宣讲人- 刘弋琦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示范案例——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位于余杭区鸬鸟镇,建于民国初年,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45年3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在余杭西部山区整训,随军被服厂设在茅塘,为新四军取得战斗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2003年初,鸬鸟镇山沟沟景区旅游开发,对该旧址进行了置换保护,设置新四军军史展览厅、党员宣誓室、被服厂旧址陈列室等,成为景区的一个重要参观点。2019年9月,余杭区组织实施了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保护和展示利用提升工程,对旧址本体进行保护修缮,对内部陈列展览进行提升。近二十年来,旧址不断拓宽利用途径,传播红色文化,先后成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余杭区党建基地。

宣讲人-郑静

想了解更多文物信息,请关注“让文物活起来”网络宣传平台。

“让文物活起来”二维码

下期活动预告:

“让文物活起来·走近你”第六站——走进西湖风景名胜区,将于10月举行,敬请关注!

作者:记者 王潇雨  编辑:徐文杰
9月22日上午,“让文物活起来·走近你”系列宣讲活动第五站——走进富阳区,在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