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以前听说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农具,即使现在我们用起来也非常实用,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真的很佩服古人的发明。”正在现场欣赏农具的大二学生刘蓓说。
除了农具以外,农作园里还展出了二十四节气、各种农作物的耕作方法等。学院的一位老师,还在现场指导大家使用打稻机,学生们抱着一捆捆稻子在排队,等着轮流使用打稻机,学习这一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
“秋收劳作,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习化,这是一种实践,倡导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秋收劳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杰说,“教育不能是空心的,不能没有根基没有生活,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成功。劳作课,就是想让大学生们在大自然里找到乐趣,找到生活态度……”
劳动成为每个学生自觉行动
除了挖番薯、辨农具,今年秋天,浙江农林大学组织的劳动还有采收青菜,播种土豆等农活……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已经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师生的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也是浙江农林大学办学50多年来的传统。
作为成立于1958年农林类高校,浙江农林大学从建校第一天开始,就将劳动课设置为该校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每一位农林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该校老校区的不少老房子、运动场,也都是当时学生参与建设的。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拥有近近3000亩的校园,已全部“承包”给所有学院的全体学生义务管护。
此外,学校还在校园里专门开辟了学生农作园、平山农场等劳动场地,还在浙江德清建立了500多亩的实习农场,鼓励学生种瓜种菜,在户外开展生产劳动。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杰表示,鼓励学生到农场劳动、参与绿地养护等形式的劳动,不仅可以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三农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感恩自然的品质。
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们对农业的感情增强了,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深刻了,开始变得更加热爱和尊重劳动,更加懂得感恩自然了。
与此同时,毕业生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创业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全国农业创业先进个人”杨珍等一大批毕业生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三农事业贡献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