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而荒凉的新疆拜城县,高达七千余米的明屋塔格山悬崖上,静静地伫立着中国最早开凿的大型石窟群—克孜儿石窟。石窟内有着极为丰富与精美的宗教艺术作品,但是长期以来它们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最近,一群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云集杭州,将为人们揭开这座悠久石窟的神秘面纱。
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和新疆龟兹研究院联合组织的2015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是百年来第一次完全由中国主办,境内最具规模的关于龟兹学研究、考古和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等领域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20日下午,主办方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了此次研讨会的新闻发布会。
比敦煌还要早三百年,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克孜尔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比起闻名世界的敦煌石窟,还要早上三百多年。2014年,在卡塔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在发布会上说,克孜尔石窟的位置十分特殊,介于敦煌石窟和阿富汗巴米扬石窟中间,起到了传递东西方文化的作用,是丝绸之路里极为重要的节点。他说,“克孜尔石窟的艺术具有多元、包容、开放的姿态,丝绸之路沿线的多种文化在这里充分交汇融合,对新疆以东的敦煌壁画直接产生了影响。”
会议耗时三年筹备,全球顶尖学术大咖云集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说,2008年他第一次前往克孜儿石窟,为石窟内的壁画所深深震撼。期间遇上了一场极为罕见的大暴雨,他亲眼目睹了雨水的冲刷对石窟的严重破坏,深感如果再不加快对石窟的研究与保护,这份人类的文化遗产可能将永久消失于视野中,由此他萌生了筹办此次学术会议的想法。
王赞与他的学生们走遍山西、河南、甘肃、新疆、西藏等五省,对中国尚存的古代壁画进行了集中研究,并与新疆龟兹研究院共同商定召开这场学术会议,期间得到浙江省援疆办、援疆指挥部、新疆阿克苏地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直到2015年8月文化部下达同意批复,耗时三年筹办的项目终于成功落地。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近百余名,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及艺术史系汪悦进教授、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鲁克斯,美国国家画廊史密森亚洲艺术博物馆、古代中国美术部主任凯斯•威尔森,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亚洲美术部主任江文苇等,可谓大咖云集。
石窟研究与学术前沿息息相关,会议将阐述神秘“禅观”现象
哈佛大学建筑及艺术史系教授汪悦进表示,21世纪学术研究的最热点与最前沿议题是智能问题,涉及到计算机、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关乎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而佛教中有着与智能相关的最为深厚的资源,很多学者缺少佛教领域知识的学习,拥有大量佛教艺术的克孜尔石窟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
他说,在国外已有智能领域的学者对佛教中的颇为神秘的“禅观”现象作研究,试图从中获得新的突破,在后面的会议上,他也将石窟与“禅观”作重点研究阐述。
这次活动将于10月21日正式开幕,在杭州和新疆克孜尔两地进行。为了配合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更广泛深入地弘扬传统文化,还将同时于10月21日—10月26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千年叙述----中国颜彩绘画作品文献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