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共有32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类型包括豆制品、馒头、白酒等。
整治现场展示。
桐庐共有329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类型包括豆制品、馒头、白酒等。
豆腐、豆腐干小作坊加工现场。
加工小作坊环境明显改善。
杭州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推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
杭州网讯 余杭的蜜饯、富阳的豆制品、临安的笋干……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特产受到老百姓和全国游客的喜爱,但这些产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又是否安全放心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8月28日,记者随同参加全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现场会的人员一起来到了杭州市桐庐县的一家豆制品小作坊,亲身体验小作坊的加工环境。
加工作坊地面上纵横交错的地沟,据介绍,这是用于排水的,做豆腐的时候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不管是泡豆的水还是煮浆后沥出来的水,都通过地沟排到下水管,防止地面出现积水。
在这个小小的加工作坊里,也有着明显的区域划分,包括洗手更衣间、泡豆磨浆间、煮浆间、食品添加剂专柜等。另一家凉皮小作坊的主人邵小潮告诉记者,自从自己的作坊整改后,生意也好了很多,桐庐县市场监管局在农贸市场开展了小作坊信息公开工作,小作坊整改后的照片都会在公示牌上显示,让消费者看到食品的生产环境,买得更放心。
据了解,这正是杭州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中推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的成果。
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点多、面广、业态复杂,又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就业创业息息相关等特点难点,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转变小作坊监管模式,变以前的“许可+目录”的监管方式,为现在的“负面清单+申报登记”的模式。
原先的“许可+目录”方式即在杭州小作坊许可目录内的小作坊才能取得许可证,而许可目录只有非发酵型豆制品和糕点两类。按照这一监管方式,绝大部分的小作坊既游离于目录之外,又达不到取证条件。
为了更好地处理小作坊治理与民生之间的矛盾,将实际存在的小作坊统一纳入监管。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明确了小作坊监管实行“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除“负面清单”列举的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罐头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12大类食品品种外,其它传统食品均可申报。
对申报登记表的内容、格式、编号进行了统一;对小作坊的界定、通用技术要求等做了详细规定;符合小作坊生产条件的予以登记建档,统一纳入日常监管的范畴。同时确定了“三个一批”的总体目标,“提升一批”即对硬件条件较好,生产历史悠久,加工规模较大的小作坊,鼓励其通过提升改造后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规范一批”即对生产不属于“负面清单”内食品的小作坊,能基本符合技术条件的,实行自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予以规范;“取缔一批”即对生产“负面清单”以内食品、拒不整改、无法达到或不能持续保持小作坊基本要求的一律关停。
杭州自今年5月份开始开展了全市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整治。整治前,对全市的小作坊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调查摸底,从调查的结果看,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145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60家,仅占总数的5.2%。
今年5月份开展集中整治至今,已提升QS企业3家,取缔不符合条件的小作坊40家。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存在的小作坊为1102家,其中已完成整治规范355家,完成率达到32.2%。
下一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并力争2-3年内完成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