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走就走,真的适合你吗?”
陈绮贞老师谈着吉他哼唱的《旅行的意义》俘获了无数背包客和梦想家的心: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
淡淡的情愫在字里行间吐露,长途旅行赋予行者离开现实的瞬间,像是一包浓烈的咖啡因,吸引者武术的拥趸,但是理性想想,这样的方式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不那么容易:学生有作业的羁绊,家长有孩子的羁绊,职员有谋生的羁绊,干部有晋升的羁绊,老板有生意的羁绊,“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心所欲的代价,很难和实际成本共处天平两端。
另一种更为危险的想法,就是“自由生活”的曲解。在这种想法里,旅行就是自由的全部含义,而与之相悖的,办公室隔间的工作,是囚禁梦想,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是枯燥乏味,似乎能荡涤灵魂的只有“高原的湛蓝天空”,能表达不羁的只有“环游世界的终极理想”。
诚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一种学习和充电的机会。工作和旅行两者本身并不矛盾。除了物质生活的满足,游览河山,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旅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但另一方面,辞职旅行的“经济账”和“时间成本”也是不能回避的因素。
有网民算了一笔账,我们不妨来对照一下。
以杭州的情况,工作之初月薪3000元计算,历练了一两年后可以升职加薪了,若离职去旅行个一年半载,回来之后,一切归零。
毕竟,企业HR不会把你的旅程经历和明信片放进履历表。
“于是我们只能再找一个月薪3000元的工作。不吃不喝一万八,一出门机票签证先干掉六千。如此循环,你的旅行永远是穷游。”
还有网友想得更远:“问题是,你是否有梦想带上养育你二十多年的父母也来一趟旅行?但是你舍得让他们也跟你住1美金的旅馆?或者住吵吵闹闹的青年旅舍吗?”
某猎头公司负责人郎先生说:“虽然不能以裸辞来衡量一切,但是冲动裸辞会传递给企业很多负面信息。比如你的含金量和就业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每一次决策都会有机会成本,切勿盲目裸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