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娟(前排右)家庭合影
2014年10月30日,楼彬、楼飞飞、楼栋三兄弟在富阳大源镇虹赤村村民委员会签下一份沉甸甸的协议。协议注明:根据楼俊先生生前倡导的“助老、扶幼、创业”的遗嘱,三兄弟作为楼俊先生的儿子,捐资1200万元设立虹赤村尊老扶幼创业基金,每年30万元,期限40年,用于虹赤村老年人生活改善、奖励优秀学生及扶持年轻人创业项目。
消息一经报道,在杭州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而熟悉楼俊先生一家的村民却并未感到惊讶,因为楼家的善行善举早已惠及村庄多年。
曲折成才 不忘初心
楼俊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富阳人,早年家庭条件十分艰苦。虽然读书成绩很好,高中毕业后却因没钱不能继续求学,不得已回到村里做造纸工。每天繁重的工作并没有消磨掉他的志向,反而更激发了他求学的热情,辛苦工作两年多,攒够钱后又独自外出求学,终学有所成,后来进入石油地质队工作。
成家生子后,为了方便照顾老父亲,尽自己的孝心,原本在外当地质工的楼俊携妻儿回到老家,当地理老师直到退休。妻子王紫娟则在孩子大一点后外出做服装生意,因勤劳务实、诚实守信,生意越做越好,家里条件也逐渐丰实,后来3个儿子或做服装生意或做金融投资,家底愈加殷实。
富裕起来的楼俊一家生活朴素,富而不奢,并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以行善为乐,在帮助别人上从不心疼钱。村里至少有一半人得到过楼家的帮扶。有穷急病困时的雪中送炭,有品学兼优的奖励资助,或是过年过节的物资钱款。不论谁家有困难,他们知道后都一定会帮忙。
父慈子孝 行善为乐
“尽自己的力量对身边的人更好一点”,这是楼俊生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儿子们从小耳孺目染,也以助人为乐。平日里儿子们工作忙碌,但周末基本回家陪父母。一家人在一起聊天时,楼俊夫妇常说起村里的事,就讨论是不是可以为村里做点什么。行善为乐渐成了楼家的家风。
多年来,楼家为村里的助老、助学等民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还形成了固定的资助方案,全村的老年人、困难户都是受益者。因楼俊先生自己的曲折求学经历,使其特别关心助学,2012年初,楼家建立了“希望之星”奖学金,希望能鼓励村里孩子积极求学求知实现理想。“希望之星”奖学金,对户口在虹赤自然村的学生,只要“小升初”考取永兴中学便一次性奖励5000元,“初升高”考取富中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高考进入全省前10名的奖励10万元、前100名奖励3万元、前1000名奖励1万元,考取清华北大的奖励3万元,考取浙大和复旦等4所学校奖励1万元。
每年过年,楼家发给70—80周岁老人800元/人,80—90周岁1000元/人,90周岁以上1200元/人;重阳节,60—70周岁外出旅游一次,70周岁以上每人发放价值300元日用品。虹赤自然村60周岁以上老人有110人,其中70周岁以上79人。
村党支部副书记孔万定拿出一张表格,上面记载着2009年以来楼家对村里的每一项资助款金额。助老事业这一项上累计捐资29.7万元。
子承父愿 家风传承
2014年10月28日,81岁的楼俊先生突发脑溢血病逝。生前楼老先生常跟三个儿子提到,希望把对村里的捐助行为延续下去,想建立一个基金会,每一年相对固定地支出一部分钱,用于助老、助学、创业。
为了完成老人的遗愿,葬礼期间,三兄弟和母亲商量后决定,以父亲的名义捐资1200万元建立“尊老扶幼创业基金”。设“尊老扶幼创业基金”是楼俊先生的遗愿,1200万元这个款额则是三兄弟的主意。楼栋解释道,起初村里建议每年资助十几万元。“爸爸妈妈经常强调捐助要有延续性,我们兄弟考虑了一下,想至少我们这一代要坚持到底。现在40多岁,那么就定40年吧。因为今后范围将扩大到整个行政村,捐资数字上也得增加,定30万元,这样算起来40年就是1200万元。”
一个小山村拥有1200万元的公益基金,这是什么概念?
虹赤村80岁的陈玉仙老人曾说,每年从楼家领的钱足够她花半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将真正在虹赤村实现。基金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每户送一台血压计。楼栋说:“其实,很多老人都因为脑血管意外去世或致残。爸爸走后,全家非常痛心,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送血压计,提醒老人家谨防高血压等疾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