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杭州网讯 2013年起,杭州打响五年治堵攻坚战,随着城市快速路网不断完善,地铁首次成网,大力推进停车场库建设,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这一系列的治堵新政让城市交通拥堵看到了成效。
2015年杭州市十大民生实事中,持续改善交通出行排列第三,治堵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年两会上,记者发现在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中,关于治堵方面依旧热度很高,来看一看他们有哪些建议。
市区繁华商业街区增设有轨电车
目前,杭州主城区拥有高架道路6条,分别为留石高架、上塘高架、中河高架、时代高架、秋石高架、德胜高架等,这些高架道路的建成使用大大缓解南北向机动车辆的通行能力。
但根据数据统计,杭州公共交通分担率只有20%,而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虽然汽车保有量很高,但其公交的分担率的已达40%-60%。
作为政协委员,黄炳元连续多年坚持网上征集民意,今年,他带了关于如何提升公交优先的提案。
他认为要超前规划。结合杭州市区的实际及地铁建设的全面建成,接纳萧山、余杭、富阳等城区的进入等系列因素一并规划。
“像现在恢复了停开7年之久的K155无轨电车线路,就深受市民欢迎。”黄炳元认为,在不影响原有交通系统的情况下,希望恢复更多传统无轨电车,及对有轨电车等节能减排公交工具进行全面线路规划。
在市区繁华商业街区如湖滨、延安路等区域,结合百井坊巷商业步行区的建设,在步行街建设轻型遥轨电车线路,以接驳地铁、停车场及餐馆商场文娱场所之间的游客,让游客都能感受到杭州良好的商业和游乐设施。
另外,黄炳元还提出,可以对高架道路桥下空间开辟悬挂式公交或架空式轻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高架上口提前设置拥堵实时画面
政协委员顾梓昆表示,和上海、北京等城市比,杭州道路的大转弯道口过多,红绿灯设置很多地方不够科学规范。为此,他做了不少调查,比如之江旅游度假区内,之江路与江函路—梅灵路交叉口,之江路车流量大,绿灯设置时间却为35秒,江函路—梅灵路为车流量小,绿灯设置却为55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之江路拥堵。
顾梓昆建议,可以在主要路口地下设置车流感应器,自动根据车流调节信号灯;在人流较大的人行道设置按键式信号灯等。
来自民盟界别的姚红,在提案中为杭州治堵提出了多条建议,比如可以像上海学习,设立LED道路指示牌、路名、号码,可以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事故率。
再比如,在高架上口,提前两个红灯放交通实时画面,可以看到高架堵车区域车辆流动速度,一个屏幕两到四个画面。这样一来,开车的朋友就能实时掌握情况合理选择通行道路。
除了地面交通,打造立体交通,更是治堵的一剂良方。去年,杭州新建了10座人行天桥,进行人车分流,提高交通通行效率。这些天桥有的建在快速路地面道路,有的在医院边上,有的在人流密集区域。截至目前,这10座天桥都已投入使用。
来自民建界别的一位政协委员发现,在过街设施投入使用后,不少行人还是会横穿马路,虽然有处罚,但力度不够,希望能建立长效机制,如纠章时登记身份,不光批评教育和罚款,还要将违法者的姓名、单位一并网上公示;或者采取让行人在该路口维持秩序一定时间等。在条件成熟时,可编制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城市管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