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12月11日,中国丝绸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在陕西西安举办。会上,近200位代表对我国茧丝绸行业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丝绸行业协会会长杨永元在会上总结2014年度工作,分析当前行业形势,交流企业发展经验,探讨行业改革升级方向,研究确定2015年协会工作计划。
杨永元说,茧丝绸行业在经历过去十多年高速发展之后,我国茧丝绸行业已全面进入调整期,各项指标将不再保持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工业经济增速已经回落到底位区间。行业将再次经历调整、积累、淘汰和进步的产业演进过程,数量型增长将向质量型调增长转变。同时,行业间整合加剧,一批企业集团、产业链集团、品牌集团、跨国集团等大型产业集团群体迅速发展壮大,产业链分工将进一步深化,市场更加细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市场经济法则效应更加凸显。
2014年是茧丝绸行业不平凡的一年。国内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行业经济出现新的困难和挑战。全行业在困境中取得不断向前发展。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中国丝绸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杭州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理事长费建明认为报告客观详尽,有分析、有实绩、有事例,精辟入理。同时,报告能正视行业面临的困难,尖锐剖析误导行业发展的观念,对丝绸行业应该如何发展这一重要课题,提出很多针对性强的应对策略。
行业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外贸出口全线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0月,413家规模以上缫丝绢纺企业丝产量13.6万吨,同比增长7.19%,其中40家绢丝企业绢丝产量0.96万吨,同比下降5.8%;277家规模以上织绸企业锻绸产量5.97亿米,同比下降0.31%;122家蚕丝被企业蚕丝被产量2018万条,同比增长1.37%。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018.28亿元,同比增长7.53%,增速较去年同比下降6.2%;利润49.32亿元,同比增长6.42%,增速较去年同比下降了25 .1%。行业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态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月,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25.98亿美元,同比下降12.4%。其中:丝类产品出口11208.5吨,同比下降10.19%,出口金额5.2亿美元,同比下降6 .24%;真丝绸缎出口数量1.29 亿米,同比下降9.16%,金额7.5亿美元,同比下降4.94%;真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13.27亿美元,同比下降18.14%。外贸出口全线下降。
电子商务成内销新渠道 内销仍缺新驱动力
杨永元说,尽管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国际消费需求增长仍然乏力,坚持扩大内需应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商务悄然成位内销市场新渠道,约有60%的丝绸企业已经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销售平台开设了品牌网店,35%的企业网上销售额度超过500万元以上,初步估算全行业网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
金三塔、万事利、鑫缘、欢莎等丝绸品牌,已成为丝绸产品网络销售的领军代表。特别是浙江嘉欣丝绸股份公司把高档丝绸标志质量认证作为产品重要卖点,今年1—10月公司网络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0%以上。
尽管国内丝绸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由于企业再品牌形象策划、宣传、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加上丝绸服装等终端产品结构还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的需要,丝绸内销市场增长仍缺乏新的驱动力。
多重纤维竞争更加激烈 原料、劳力、贷款融资成本持续上涨
丝绸有着“纤维皇后”的美誉,一直都是高档服装面料的首选,但其占纤维总量不足0.2%。目前高品质生丝价格再38万元/吨左右,是化纤价格的15倍,棉纱价格的40—50倍。随着世界纺织科技的不断进步,蚕丝还将不断受到棉花、化纤等多种纤维的价格冲击,丝绸在纺织纤维总产量的比重面临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国内茧丝原料生产成本、劳动用工等要素价格的逐年攀升,企业贷款融资费用持续上涨,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大幅提升,经济效益下滑压力与日俱增。广大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基本处于微利或亏损的边缘徘徊。 |